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即发动内战。时局动荡、经费锐减,使得本可继续发展的交大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内战期间,学校人事更迭频繁,先后担任校长一职的有吴保丰、程孝刚、王之卓。
吴保丰(1899—1963),192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科,1941年至1947年间担任交通大学校长。他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缔造了辉煌的重庆新校,而在风起云涌的爱国民主运动中,虽身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却深深同情学生,拒绝执行残酷镇压学生的指令。1947年护校运动爆发后,交大学生又投入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上海市政府曾动用军警意图镇压学潮。危急时刻,校长吴保丰冒着巨大风险,动用自己的汽车帮助中共地下党员冲出军警特务包围圈。为此,他遭到蒋介石的当面训斥,在高压下被迫辞职。
接替吴保丰的是程孝刚(1892—1977),著名机械工程学家。他曾于蔡元培掌校时担任交大的秘书长。1947年9月,在淩鸿勋等校友的强力推荐下,程孝刚就任校长一职。到校后,他提出“在安定中求发展”的方针,积极调整扩充科系、稳定充实教师队伍、努力恢复实验、实习课程、倡导开展科学研究,使学校一时间重现发展生机。然而,战时的纷乱怎容学校仍如象牙塔般平静?校园内呼唤民主、和平的呐喊声振聋发聩。面对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程孝刚给予了支持与保护。他的这种正义行为当然为当局政府所不容,上任九个月即提出辞呈,在师生们一片“我们不愿您离开交大”的挽留声中, 怅然离去。
解放前任职的最后一位校长,是交大工学院院长王之卓(1909—2002),中国第一位航测学博士,1932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交大土木系。1948年7月,王之卓就任校长一职。在校时,他改进课程、推进学术研究、广招师资、爱护学生,与师生们一起,冲过黎明前的黑暗,把学校带入社会主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