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独立命名,标志着“过渡办法”的结束,宣告了迁校调整方案的最终完成。当时西安交通大学的情况如下:
1.规模(包括有关院校并入)
教职工:3193人。其中教师1365人,含教授46人,副教授41人,讲师240人,助教1013人,其他25人;
系、专业设置:8个系,32个专业;
2.交通大学原有教师迁西安人数
按照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两校分设后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现在两校的师资进行适当调整后,原则上不再相互调动。”至此,两校教师相对稳定和明确下来。我们按照档案和名册,对交通大学原有教师在两地的情况作了详细查核:
① 交通大学1955年底在册教师迁校后两地人数为:
实际总人数556人(不含造船学院和迁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部分),其中留上海215人,占38.7%,迁西安341人,占61.3%。在留上海人数中,有51人(占9.2%)曾到西安部分短期工作过。
② 交通大学1956年底在册教师迁校后两地人数统计:
总共767人,留上海230人,占30%,迁西安537人,占70%。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交通大学原有教师大部份迁到了西安。特别是彭康校长兼党委书记、苏庄副校长,教务长、总务长、人事处处长等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所迁各系、专业的党员和骨干教师中的大多数都迁到了西安;而1956年、1957年两届毕业新教师的大部分(约80%)分配在西安部分工作。所以说,交通大学师资的主要力量移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和以后的西安交通大学的主要优势还在于1956年、1957年两届毕业的新教师。这批教师在助教阶段都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具有扎实的教学工作基础,后来都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力量。所以在1959年7月国务院批复《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两校分设后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中指出:“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师资及高年级学生方面,应予上海交通大学以适当的支援”,正是根据当时交大两部分师资力量比较悬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措施。
3.学生迁往西安情况:
1956年入学新生2133人全部到西安新校址报到(其中运输起重机械系370人,1957年暑假迁回上海)。1954年和1955年入学的学生,除运输起重机械系(含电气机车专业)533人留在上海 (其中1955年入学学生347人,1956年暑假曾迁来西安,1957年又迁返上海)外,其他各系学生均先后迁至西安学习并毕业,共计迁移学生2291人。1954级、1955级学生迁西安人数占81.1%。
4.图书、设备情况
根据交通大学1957年7月29日正式呈报高教部解决迁校问题的方案,“图书设备原则上应优先照顾西安需要”的规定,也是多数迁到了西安。这里列出可以参考的统计数字如下:
(1)1956年l0月底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共藏书189 681册(不包括期刊),至1957年10月底迁西安部分图书数为l40160册,占73.9%;西安、上海两部分独立建校后的当年 (1959年)底,西安交大图书期刊数为50.7l万册,上海交大为30.28万册,即1.66:l(两校均包括并校和采购的因素在内)。
(2)重要仪器设备,上海交通大学1959年底为428.87万元,西安交通大学1961~1962学年为908万元(均包括并校因素在内)。全迁或部分迁来25个实验室的面积与条件,比在上海时有了很大的扩充和改善。
节选自凌安谷《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