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120 西迁故事——交大西安新校址的选定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8-05 09:56 浏览量:

本文节选自王则茂《西安交大校址的选定》一文: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工业和高等学校合理布局的需要,以及当时的国际紧张形势,决定交大内迁西安。4月中旬,我随同老总务长任梦林同志去北京高教部接受新校址的筹建任务。我们得到高教部刘皑风副部长关于交大迁校和在西安建校的指示后,即携带高教部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西安按照12000名学生规模,筹建交通大学的公函,前来西安察看选择校址。这项工作得到陕西省和西安市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西安市城市建设规划局李局长热情而详细地介绍了西安市的建设规划,并指派计划科张科长陪同我们到市郊5处可供选择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我们根据行前彭康校长指示的精神,进行了反复的比较,向彭校长写了一份详细报告,提出初步意见。5月初,彭校长由沪赴北京开会,会议结束即转赴西安亲自视察了解情况,随后电邀当时学校的5大教授来西安共商大计。

这5大教授是:副教务长朱物华、电工器材制造系系主任钟兆琳、机械系系主任周志宏、运输起重系系主任程孝刚和电力工程系系主任朱麟五。5位教授都是资历深、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交大很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朱物华、周志宏、程孝刚3位教授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一批学部委员)。大约在5月10日左右,5教授抵达西安,下榻人民大厦。翌日,在彭校长率领下,前往东郊察看新校址。我们一行8人,乘车到南廓门下车,步行向东。当时咸宁路路面尚未修建,是一条跑大车的土路,从这条大路向麦田中斜插一条小路,蜿蜒引向东南,我们即从这条小路踏上尚未开发的新交大。是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南望天际一抹微云,终南山隐约可见,大地上良田千顷,麦浪轻翻,一望无垠,呈现八百里秦川的一派祥和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老教授们指点江山,兴高采烈,尤其钟老更是谈笑风生。而对比局促拥挤的徐家汇,如此开阔的平原沃野使大家都很满意。当得知对面是即将兴建的兴庆宫,南望青龙寺故址,西距城区1.5公里,东临规划中的环城大道,大家一致点头赞扬,认为这是块建校的好地方。

就在此时,就在这丰收前的麦穗丛中,留下了西安交大建校史上最值得纪念的照片。

经过实地考察,得出一致的结论:第一,土地开阔,不需拆迁居民,有利于迅速建设;第二,不在工业区,不在商业区,可避免或减少噪音和污染;第三,距城区不远,且交通方便,便利教工生活;第四,面临兴庆宫公园,环境优美;第五,向南大有发展余地。就这样,彭康校长当即拍板,交大的新校址定了下来。如今,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西安交大这座巍巍学府,已经茁壮成长,不断地发展,正在并继续创造它历史的辉煌。

本文原载于祝玉琴主编《交通大学西迁回忆录》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年。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