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213 交大的秦腔之缘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1-06 21:32 浏览量:

2010年10月28日,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颁奖典礼在曹禺故里——湖北省潜江市隆重举行。由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创作的反映交大西迁的秦腔剧本《大树西迁》一举夺魁,荣登获奖作品榜首。

反映交大西迁精神的《大树西迁》是一出气壮山河,摧人泪下的秦腔现代剧。这台大型秦腔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大庆献礼剧隆重上演,我在观看这出戏的时候,曾潸然泪下,想起了我敬爱的系主任——钟兆琳教授,这位学贯中西,名震海内外的电机学泰斗协同彭康校长率众西迁,为在西北建立我国的机电工业基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在剧场信口吟出了以下《看秦腔剧《大树西迁》怀念钟兆琳教授》诗一首:

科学救国赤子心,

驱动电机第一人。

《大树西迁》绿高原,

神州无处不春风。

以秦腔这种艺术形式歌颂交大西迁精神,这是一个创举。不过细细想来,交大和秦腔还是非常有缘的。唱响大西北,誉满全中国的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鼻祖。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著作里曾有“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唱秦腔”的说法,此言不谬。交大这棵学界大树从繁华的大上海西迁陕西后,立即融入了这块古老的皇天厚土,扎根发展,也吸纳和发展了西北的人文风俗和艺术形式作为活跃师生生活和陶冶情操的措施之一。

交大西迁西安时,师生中就有一个水平很不错的文工团,到西安后,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文工团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演职人员队伍,还是器乐道具设施,很快成为西安高校的佼佼者,尤其演出节目水平,更可与专业艺术团体比肩,不但在校内外经常进行交流演出,还常常承担省政府的接待外宾任务。文工团除了演出从上海带来的《织网姑娘》等优秀保留节目外,还创作或移植了许多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如歌舞《喜开镰》就曾在省内外常演不衰,久负盛名。

李志杰,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机工程系,主任记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文字:李志杰
编辑:哲 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