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250 陕财71年风雨路(六)——更名陕西财经学院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2-13 21:57 浏览量:

在1960年5月独立建院后,陕财迎来了难得的独立发展机遇,而相随于国家政治、经济、教育环境的发展与改变,学院再度经历了几次短暂更迭,直到1978年4月才正式更名为陕西财经学院,开始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此间,学院先后这样演变:陕西财贸学院(1960-1962,独立建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2-1963,与西北政法学院合并)、西北财经学院(1963-1972,再次独立)、陕西省财经学校(1972-1978,与陕西省财会学校再次合并)、陕西财经学院(1978-2000,恢复并更名)。

陕西财贸学院时期,学院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发展规模定为3500人。实际招生时,受生源所限,实际在校学生规模为600余人。本科层次设有6系8个专业,6系分别为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财政信贷系、粮食经济系、会计系和统计系,8个专业是在独立建院前西北大学经济系工业经济、工业会计、工业统计3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贸易经济、贸易会计、财政、信贷、粮食仓储5个专业。这一时期,学院共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83人,17个教学班,104门基础课和专业课,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缺乏等矛盾和困难。对此,学院一方面制定了师资培养规划,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大抓教材建设,两年内就组织教师编写了35种约300万字的教材,基本满足了教学急需。

西安政治经济学院时期,在“办少办好、压缩规模、精减人员、提高质量”的原则下,陕财部分的办学规模压缩为1000人,在校学生规模压缩为500人,只保留了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信贷、统计4个专业。

西北财经学院时期,学院改属国家商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发展规模定为1600人,改设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信贷、统计4个系,工业经济管理、工业会计、贸易经济、财政、信贷、统计6个本科专业。这一时期,学院开始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在学院成立后的第一个学年,安排的46项科研课题就完成了45项;课程设置繁多而重复的现象得以改善,16个教学班,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精减为47门。

陕西省财经学校时期,主要任务是为陕西财经战线培养财政、金融、会计、统计、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发展规模定为800人,学制一年。这一时期,根据各地县和各业务部门的需要,校内外共举办了各种短训班106期,培训各类在职职工近16000人。

回顾这一轮的更迭历程,在恢复并更名为陕西财经学院之前,至少有三点值得欣慰。一是不管学院如何演变,师资力量基本得以保存,为此后陕财开展专门的财经高等教育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二是有了固定校舍,结束了借住他校的历史。在西北财经学院成立之初的1963年9月,根据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311号文件,将陕西师范大学北院20808平方米校舍和半个操场划给西北财经学院,也就是西安南郊大雁塔西侧的翠华南路105号所在地。三是改为中等财经学校以后,大批教职工饱含恢复重建的愿望和决心,为之积极奔走、努力准备。1975年4月,财校领导小组应校内外的强烈要求向当时的陕西省革委会财政局报送了恢复财经学院的报告,但未获批准。直到1978年4月的春天里,那时的陕财人终才得偿如愿。

文字:期刊中心 张丛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