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253 潘作新:我国现代眼科学重要开拓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2-16 22:46 浏览量:

抗战期间,我校医学部眼科的发展,先由刘新民教授主事,再由陈学穆教授接续,后由潘作新教授引领。潘作新教授195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后升为一级教授)。

 

潘作新(1903.1-1983.2)祖籍山东掖县神堂公社后尚庄。1923年9月至1927年4月在山东齐鲁大学医科学习;1927年4月至1930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并毕业留校,在协和医院任眼科助教和主治医师。曾代表中国参加东亚运动会并获得优胜奖。1935年1月在南京军医学校任医科主任(1936年7月至12月被派往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半年)。以英文发表多篇研究论文:Measuerment of Chinese orbit(国人眼眶测量). Journal Anatomy. 67:696,1933 London;A case of Epibulbar Melanoma(眼球黑色素瘤) .China Med.J 48:989,1934;Blood vessele formation in the vetreous in cases of retinitis proliference(增殖性视网膜炎玻璃体内血管形成).The national Med of china 17:110,1937。

南京沦陷后于1938年1月至1941年12月任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队第10中队第13医疗队队长(后任中队长),曾带领医疗队赴晋东南根据地八路军野战医院为抗日军民服务,受到朱德司令接见。后在汉中担任军政部卫生人员训练所第一分所眼科主任。

1943年4月至1946年5月任西北医学院眼科副教授、教授兼主任,带领西北医学院毕业的眼科助教胡用霖进行教学、医疗工作。期间自编讲义对学生进行讲授。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务求有浓厚的基础。对学生要求严格,要讲医德,讲仪表,不得有丝毫马虎。因其仪表堂堂,美髯当胸,背后人称“潘胡子”。针对大量砂眼病人因眼睑内翻、睫毛倒置等导致的痛苦,他改良手术方式,首创睑板切断矫正内翻术治疗砂眼,被眼科界誉为“潘氏手术”,一直为眼科界所引用。后对该术式以论文总结,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任南京中央医院眼科主任,1947年7月至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任眼科教授兼主任,1949年6月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51年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后独立为青岛医学院)副院长,1978年12月至1982年7月任青岛医学院院长。

他是我国从事眼科病理研究最早的学者之一,在青岛医学院领导筹建眼科病理室,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还主持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培养多名骨干。参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学》编写。

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山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于1983年2月3日不幸逝世,终年80岁。他率先在青岛倡议捐献角膜,1983年2月3日临终实现遗愿,将角膜捐献并移植给海阳县农民韩文全。

文字:医学部二附院 杨 龙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