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191 史上“最严”的实习制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0-15 23:09 浏览量:

解放后,我们国家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整个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都要参照苏联。根据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经验,我校安排了较多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以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社会与了解社会。在五十年代,大学四年学习中要下厂实习三次,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就是让学生以工人的身份,熟悉其所学专业的生产全过程。通俗地说,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专业课,接下来就要去工厂看看设备怎么样?管理什么?工厂技术人员将会带学生到处看看,讲讲课,是同学们对工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末,学时两周左右,主要为三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生产实习就是要学生以技术员的身份,到专业对口工厂了解主要产品的工艺过程和技术问题。简单些说,就是要认真了解产品具体的生产构成、设计生产的工艺,产品是怎么生产的,以及如何保持质量等等。比如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汽车、拖拉机的某一个零件是怎么生产的?一道道的工序都要去了解。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末,为时四周左右,主要为四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毕业实习是要以工段长或车间主任身份,结合毕业论文到对口工厂收集有关毕设所需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非常充实,先有全厂介绍、各有关科室技术报告,到各车间参观后,就要开始周密地收集毕业设计所需资料。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初,为时六周左右,主要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据朱继洲老师回忆,“当时没有复印机,全凭手抄手写,记实习日记、整理实习资料,已经是满满的几本了”。

在当时,学生的实习安排都是学校各系、各教研室每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尽可能选择大型、现代化工矿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先进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工人阶级的熏陶与冼礼。如1953年机制22班的认识实习是去无锡柴油机厂,参观柴油机箱体毛坯的铸造、主要零部件的锻造、焊接生产过程,以及加工车间活塞、曲轴、连杆、汽缸等怎样从毛坯变成了成品,最后在总装车间,参观装配好的一台台柴油机。第三学年的生产实习,是在学完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做过了《齿轮箱》课程设计后,到沈阳自动化车床厂(由苏联援建、专门生产工作母机-苏式1A62自动化车床)实习。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教研室先为每个学生确定好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组织实习队,到哈尔滨滚动轴承厂。当时正值哈尔滨最冷季节,实习队借住在哈工大学生宿舍,每天早上,同学们穿上学校借的棉大衣,挤有轨电车去瓦房店哈尔滨轴承厂上班。

除校外下厂实习,还有校内专业实习。如金工劳动,一般安排六周,主要有铸锻焊、车钳刨磨铣。其中,钳工实习是要求学生把一块方铁制成一只小铁榔头,经老师评分后可带回家作纪念。

客观讲,在学习苏联高教经验过程中,那个时候的学习虽然存在好多问题,但它非常重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这一点还是很值得发扬的。经过四年学习,毕业之前,我们对工厂都已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进厂直接参加工业建设。

选编自《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待出版)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