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校长王树国主持召开2020年第六期“常委读书班”,本期主题为“新工科建设基本思路与工程教育的守正创新”,校党委副书记宫辉,副校长郑庆华、王铁军作重点发言,校长助理、部分二级单位负责人列席旁听。


宫辉回顾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大学形态,分别阐述了其理念和特征。宫辉认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培植大学第四种形态的沃土,交大人要通过开放促进融合,用改革描绘猜想,在“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持续发扬西迁精神,扎根西部,从师资、师生规模结构、教学科研平台、教育科研与产业、教育教学形式与场所等方面进行改革,让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融通世界、智联未来。

郑庆华分享了工程和工程教育带给人类社会的几大启示,分析了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郑庆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对工程教育影响极大,人机共生、虚实叠加是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坚守工程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用工程问题驱动教育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既要推动工程教育科技化、市场化,也要强化工程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尊重工程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工程人才。”

王铁军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日本等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特征和具体做法,分享了我国工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关于我国工程教育的思考。王铁军表示,工程涵盖的专业范围越来越多,需要多专业多部门集成协调,因此,工程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要运用系统思维,基于项目学习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加强培养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从机制体制上支撑工程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王树国在总结讲话时表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工程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思考高等教育、包括工程教育的改革举措。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反映社会需求,那就要求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如今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技术、贸易、人才等方面,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的学科设置仍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我们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学科,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运用系统思维,努力培植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工程教育如何改革,高等教育如何改革,正是我们学校“十四五”规划要考虑和解决的内容,交大人要继续发扬前辈的西迁精神,开拓进取,深入思考,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重新考虑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新思想一定是在和相同水平的人不断思想碰撞之下产生的,希望大家不断开阔思路,为学校‘十四五’规划提供新的内容,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交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