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四五”规划意见征询会在科学馆207举行。副校长席光出席会议,国际处、宣传部、统战部、学科办、教务处、研究生院、人力资源部、科研院、社科处、学生处、校团委、校友办、基金会、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各学院外事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国际处处长贺长中主持会议。
席光强调了“十四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十四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莅校视察重要讲话作为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群策群力,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他表示,“十三五”期间,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学校五大综改任务之一,学校明确了“一体两翼”国际化发展思路,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海外学习、引智项目、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与创新港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国际合作与交流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发展。
国际处副处长韦学勇向会议介绍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四五”规划讨论稿的主要内容,从起草背景、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要举措、预期成效几个方面对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四五”规划讨论稿做出了说明。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讨论稿内容,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发,展开了热烈讨论。校友办主任白小萱建议充分发挥海外校友在建立合作关系、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科研院基础与海外合作处处长刘永忠建议面向国家需求形成国际合作学科集群,并规范管理,形成校内协同工作机制。社科处处长贾毅华建议,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出发,在人文社科领域应形成交大特色,发出中国声音。基金会主任赵卫滨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对管理部门国际化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并加强二级部门英文网站的活跃度,设立推动国际合作的专项基金。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建议加强部门之间互动,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上形成合力。学科办副主任焦在滨建议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充分积极调动骨干教师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高层办副主任刘莹建议应继续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并就学校引智引才的政策做了说明。学生处副处长张丹建议通过各种举措,加强学生国际胜任力的培养。
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法学院党委书记王保民、数学学院副院长肖燕妮、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舒成利表示,学院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体,应细化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外籍教师工作“软环境”,充分调动学院师生积极性,推动国际合作开展。
席光总结表示,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为国际合作交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写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十四五”规划编制小组将充分吸收各部门、各学院的意见与建议,在近期凝练思想、加强协调,扎实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