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程实验”是与国家精品课“传热学”配套、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面向大机类学生开设,也是能动学院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多年来,孟婧老师的实验课教学团队始终与理论课教学团队密切合作,拓展教学内涵,形成了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2018年,在责任教授何茂刚老师带领下,课程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孟婧团队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教学中,经过多年探索,找到了煲好“传热学课程实验”这碗汤的秘诀,把这门课打造成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针对实验课的特殊性,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传热学课程实验”的老师总是能量满满,神采飞扬,能把一些枯燥的实验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学生口中的这位实验老师便是孟婧。她个性活泼,亲和力强,实验课上总是妙趣横生,欢声笑语,很受学生欢迎。
实验课有别于理论课,一般持续4小时左右。实验原理讲述和实验数据等待的过程难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孟老师会在较难的知识点之间或实验间隙,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小故事”,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好价值观的引领。在漫长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就像是汤里的“盐”,有了这味调味剂,课堂变得有滋有味,但“盐”要加得适时、适量,思政元素融入得要自然妥帖,才能让学生细细品尝,慢慢吸收。
孟婧对“传热学课程实验”课程思政开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首先,修订课程标准,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并针对实验课程的特殊性,把团队协作、尊重事实、严谨认真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精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用实例分析使德育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升课程的感染力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进行了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针对不同类型思政元素的特点,有机结合专业知识点,采取了案例式、参与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
小故事,大情怀,正能量
“讲故事”是孟婧实验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的一条主线,通过讲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将科技报国的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通过科学实验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严谨认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讲授“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电模拟实验”时,以提问有关实验原理为契机,引出数值传热学的泰斗——陶文铨院士。以“细心见真谛,榜样在身边”为主题,讲述陶院士的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和传承老一辈交大学者爱国求真、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在学生实验读数不严谨的时候,讲述“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一个小数点如何造成了大悲剧,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刻牢记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日常的作业、实验和项目设计等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进行换热器综合实验测量的时候,针对本实验需要组员相互配合的特性,以“科学家做蚂蚁团结逃生实验”的故事为切入点,加入德育教学环节,通过趣味实验故事告诉学生,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与周围的人构建各种各样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一燕不能成春”的道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实验课里的哲学阐释
用哲学方法论解决实验问题,是孟婧将课程思政与实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另一有效探索。
当讲述“强化换热”原理时,加入哲学方法论元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抓住事物主要矛盾”这一观点结合,告诉学生复杂事物包含多种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从方法论上寻找解决问题之道,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在讲述“热电比拟实验”时,对类比法进行延伸,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理工科课程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其中类比法就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一种认知事物的哲学智慧。在科学研究中,学生应掌握好类比法这一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的重要桥梁,用类推的方法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课程思政的教学也如烹小鲜,放盐要科学,不能重口味,要艺术,根据学生口味,适时跟进。“传热学课程实验”这门实验课,在教学的各环节将科学精神、科学家故事、哲学方法论等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与使命担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了“术”与“道” 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