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2020我们毕业了】这是大学四年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②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6-29 09:37 浏览量:

什么是最好的毕业礼物?有人回答是一次毕业旅行,有人回答是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他们的回答,是自己参与创作的科技作品。他们说:“母校给予了我们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机会,我们用习得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这是我大学四年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礼物一:一份关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估的调研

作为医学生,袁胜方认为大学四年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就是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估出一份力。在大学最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和队员走访了陕西省20县49村,通过进村入户获取调研数据,建立了混合效用模型,用来预测陕西省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最终在挑战杯终审赛场上拿到了国家二等奖的成绩。

袁胜方是西安交大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发表SCI一篇,目前在投两篇。曾获“挑战杯”校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等奖项。

袁胜方团队的项目叫“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估及提升方案研究——穿越三秦大地的二十县实地调研”,其实早在本科二年级的社会实践中,他就了解到陕西省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差异较大,“我们希望能做点什么改变这种现状”,这是项目的初衷。从项目设计到实地调研,袁胜方参与了项目全过程。项目是通过使用EQ-5D-3L经典量表评估在陕千万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研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分布规律并建立地域性平均健康效用值的预测模型。项目调研工作量非常大,团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调研了近五千人次,累计收集数据26万余条。

调研过程中还出现了各种插曲。袁胜方回忆:“调研在冬天,西北的冬天跟南方和沿海城市都不一样,室外不仅气温低,而且还夹着大风。”由于调研地在农村,路途遥远也带来了交通和食宿不便等困难。袁胜方团队在调研柞水县清水村情况时,错过了回县城的班车,无奈之下只能步行。这个时候天已经黑透了,为了安全,团队一行几个人手挽着手尽量走在大道上。为了能少一些寒意,队员还会时不时讨论起入户调研的情况,大家都没有埋怨的情绪。就这样在大风里走了将近5小时,大约20公里之后,他们终于打到了网约车,晚上回到住所已是凌晨2点。

“过程虽然很困难,但学校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袁胜方表示,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一次,还有调查对象不信任、语言上的障碍等等,但让袁胜方倍感安心的是项目得到了学校的鼎力支持,“指导老师倾力相助,书院老师关心爱护,都是我们进取的动力。”据介绍,项目解决了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估难度大、精度低的问题,利于促进陕西农村的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在这次经历中,袁胜方对“实践”深有体会,通过实践他们了解到社会需求,为陕西农村的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毕业后袁胜方将到强生公司工作,他表示会继续保持初心,用双脚丈量大地,通过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感知社会需求,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

礼物二:在感兴趣的量子力学领域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现

谈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罗志镪语速变得轻快,并与记者分享了很多关于量子力学的学习心得。他觉得大学四年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就是在量子力学的学习中有了成果。

罗志镪是西安交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曾获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家级二等奖,数学建模省一等奖等奖项,是校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他参与的项目叫做“原子和类原子系统中三光子关联和三模压缩特性的研究”,该作品在原子系统中一步制备三光子和三模纠缠源,解决了国际上一步制备三光子源的重大难题,助力5G通信事业长足发展。

大二的罗志镪就已经进入张彦鹏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但入门时的他只有一腔热情,对相关的理论一窍不通。在张老师的帮助下,他不断阅读相关文献,慢慢对非线性量子光学有了一定了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罗志镪申报了2018年的大创项目,紧凑的赛事让他对相关领域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顺利通过国家级大创项目结题答辩。机缘巧合下,罗志镪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大家一起参加了2019年校腾飞杯比赛。起初他们对此并不抱很大希望,但在张彦鹏和团委李利波两位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团队坚持走完了长达一年的比赛历程,最终获国家级奖项。

研究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罗志镪在论文投稿的答辩上就遇到了瓶颈。“第一次投SCI论文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本以为撰写是最艰难的部分,真正投论文的时候才发现难的地方在于回答,需要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此外,还存在投递的第一个期刊没有被接收,需要转投不同期刊,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改。其中有些专家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需要不断与老师和学长学姐讨论。“论文转投会使人不断失去信心,但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了学术的严谨。”

“只有进入了终审决赛,才真正能感受到挑战筑梦的盛大,体会到科创报国的魅力。”罗志镪表示,学校给予了本科生很多参与科研的机会,真诚建议学弟学妹们至少参加一次挑战杯,用1/4的大学时光拥抱腾飞——挑战的无悔,“荣誉仅仅是挑战杯赛事影响力的外在体现,真正留给自己的是整个参赛过程的体验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所思所想。”罗志镪说自己对于科技创新的想法大部分来源于挑战杯赛事学习到的灵感,他即将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但他继续将以科技筑梦,“科技创新要落到实处,科技用于实际产生的成就感是支撑创新的不竭源泉。”

文字:通讯社(创新港) 林泳淇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