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思源时评】正确处理好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6-11 08:41 浏览量:

按照词源学的考证,文化其实也就是“纹化”,文和“纹”是相通的。最早的文化涵义,就是那些原始初民用贝壳、用矿石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装饰,让自己美丽一点,以此追求向往美好的生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一种活法。

毋庸讳言,近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拼搏和努力下,学校在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在一些方面仍然呈现出弱化、软化的情况。在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作为文化精神最集中体现的大学会在某种意义上“缺乏文化”?为什么许多大学中人的思想文化素养在相当程度上失落了或者被遮蔽了?究其根本,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文化建设的自身特点。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做人心的工作,是一项要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翩翩起舞的工作。但是,思想文化建设却是一项滞后性、长期性、艰巨性、见效慢的任务。人们常常讲“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缺乏这样的耐性和信心。因为这项任务的不容易,就放松了、甚至放弃了思想文化建设,最终既负了青山,也负了我,让我们的各项事业遭受损失。

二是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和扰乱。在近期学校开展的大学文化调研中,设置了一道题目,让大家选择目前存在于学校的不良文化。在数据统计之后,我们看到形式主义、“差不多”文化、精致利己主义、守旧主义是学校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深入分析,在这些不良文化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稀释着我们很不容易才形成的主流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三是自身认识的缺陷和不足。思想文化的提升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只有不断的从书中汲取养分,更新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境界,淬炼我们的思维,才会让我们从日常的繁杂琐事中跳脱出来,站在外面来看待和思考一些问题。

四是长期所形成的偏见和误读。“不打粮食论”,就是思想文化没什么用,赚不来钱;“高头讲章论”,思想文化始终停留于口头上、笔头上、纸头上,就是不落地;“立竿见影论”,今天投入,明天就要有效果,急功近利;“装饰花瓶论”,挂点横幅、弄些口号,装点门面等等。

在这里,还要强调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会遭受损失,学校的建设发展同样也会受到影响。

一是是与非的关系。文化当中也有一个是与非的关系的追问,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是与非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而道德文化又是其他文化的基础。在面对不良文化的时候,如果不愿意挺身而出、不愿意直面驳斥,一味卖好、视而不见,其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不讲理的少数人得了利,就会失掉了大多数人的民心和力量。没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其他思想文化建设也将是毫无意义的。任何文化在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后来的人们具有一个难克服又必须克服,要建立又很难建立的双重任务。

二是经费与认识的关系。经费与认识的关系其实就是“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两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一味的追求“显功”,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一种速成的“成绩”,会助长一种投机心态和浮躁之风。如果做好“显功”是以放弃或者牺牲“潜功”为代价,如果这样,再美好、再精彩的“显功”也是破坏性的,不会长久的。思想文化建设,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潜功”,需要打基础、图长远,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的、能长时间发挥效益的。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目标的胜利、指标的胜利、学科的胜利,也需要思想文化的胜利、价值观的胜利。

三是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思想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机关部门和行政干部的事情。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和研究,在内容中寻找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元素的“触点”和“融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善于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故事,通过人类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讲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求真向善的追求,引发学生对科学和哲学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思政课,这是一门最需要情怀传递的课程。

四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量子科学、结构生物学、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业态。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了,这是继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又一轮生产力的飞跃。基于这些背景,人类的高等教育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进入到一种全新的状态。这一全新的状态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判断。大学从象牙塔到处于社会边缘,又逐渐走到社会的中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大学将继续发挥社会引领作用,特别是大学在守护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真正成为了社会创新的核心,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在科技层面、经济层面对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与以前相比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基础。因此,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应该去探索一种怎样的模式?这都需要进行思想文化的前置性思考和研究。

脱离了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创新这些大学的本质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会成为给定知识和技能简单传递的工具性活动。一所大学的思想文化不是人为形成的,也不是少数人头脑中的理念产物,更不是简单的时尚口号。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想文化建设是需要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并由此积淀出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遵循大学思想文化自身特性,把握文化建设重点。要强化学校统筹管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从学校层而,一定要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思路、部署、措施,做到同等重视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并对其认真布置、督促、检查和考核,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在精力、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切实保障。

二是大学思想文化建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知识层面,如学科的设置、知识的结构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制度层面、道德伦理层面的思想文化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它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构建载体,努力把思想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建设大学思想文化既要有制度,也要有载体。大学思想文化是比较抽象的,其培育、传播和继承、创新需要借助特定的物质载体。

四是要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感人事迹,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好,就能促进全体师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文字:焦仲平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