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青春无悔 向西而歌

【各界导报头版】14位西迁老教授再话初心

来源:各界导报 日期:2020-05-11 10:43 浏览量:

“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穿越历史时空,在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大厅,这十个大字依然苍劲有力、厚重深邃。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总书记谈起教授们两年前写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曾经的热血青年如今已变成耄耋老者,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却从未褪色。

“我们从上海迁到西安,奋斗了五十多年,无怨无悔。”92岁的西迁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史维祥说,“交大西迁后培养了近28万名毕业生,其中40%以上留在西部,为西部地区发展奋斗,这让我们很自豪,也很欣慰。”他希望交大学子永远不忘西迁初心,牢记使命,在西部能留得住、扎下根,义无反顾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总书记与我们交流,我感到非常激动。”丘大谋教授说,当年西迁好比为国家栽下了一棵树,现在看到这棵树长大,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年轻人要将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奋斗目标,今后我们国家会取得更大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

84岁的沈亚鹏教授不禁感慨道:“随校西迁时,我才21岁,在西安的63年里努力教书育人,培养了60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认为,作为人民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但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业,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为人民作贡献。

朱继洲教授当年是作为专业教研室成员随校西迁的,60多年来,他见证着西安交大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进步。“创新港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启用,我们已有第一批研究生进驻。”他坚信,西安交通大学将再立新功,把创新港建设成为西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中心。

每位西迁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88岁的卢烈英是第一批随校西迁的教师,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前辈们毅然迁校的决心。“我们的老师西迁时基本上都50多岁了,在上海扎根了半辈子,放弃一切来西安创业,对他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但他们义无反顾。”卢烈英表示,这些前辈让自己深受感动铭记终身,前辈们的故事始终激励自己不懈奋斗,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在一步一步前进,人民生活越过越好。”鲍家元教授说,“西迁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愿望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刚从上海迁到西安的鲍家元,就参与了筹备计算机专业的建立,最多时一个星期要上22节课,他常常备课到深夜。他说:“那时候支撑着我的信念是,一定要把计算机专业建立起来,而且要成为全国最好的计算机专业。”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安交大出版了全国第一本计算机教材《计算机原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精神是从一位位鞠躬尽瘁的西迁前辈身上延续而来的。“当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西部来,我们都感到非常荣幸,深深觉得更应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宋余九教授希望西安交大的年轻一代能够传承好“西迁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国家发展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候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早上照样起来给学生上课,像这种生活的镜头,我不会忘记。”何新楷教授认为,发展要与时俱进。对于新事物,各个学科都需要进行规划。培养学生,老师首先要提高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知识。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我创业的地方,那也就是我的家。”90岁高龄的陈瀚教授眼含激动的泪水,在谈及西迁初心时说:“我们个人的命运和交大、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的前途是和交大、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的。只要国家需要,那就是我们的方向,越是艰苦越是要去!”

李怀祖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是中国决策科学的开拓者与倡导者之一。他饱含深情地说:“管理学学科从无到有,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西迁精神’的表现和证明。‘西迁精神’已成为我们交大人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基因,激励着一代代交大人以服务国家为己任去拼搏创业。”

85岁的金志浩教授如今仍在发挥余热,他最高兴的事是学生们请他去作报告、搞科研、做项目。在他看来,“西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爱国爱校,尽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上世纪60年代,朱钰鹏教授根据学校安排,开始负责学校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如今,西安交大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令人瞩目,一批批优秀人才遍及祖国各地。他说:“我为学校的发展感到高兴,为之欢呼!为之自豪!”

“西迁老教授其实是我的老师们,周惠久先生、钟兆琳先生、陈学俊先生、朱城先生,他们是对西迁作出最大贡献、最大牺牲的。”胡奈赛教授说,如今,他们长眠在这片黄土地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西迁精神”和西迁荣光。

“在‘西迁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好像也变得年轻了。”潘季教授说,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始终坚守奋斗精神。在战“疫”过程中,年轻一代展现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相信他们会在爱国奋斗之路上比我们表现得更加出色。

原文刊载于2020年5月11日各界导报头版头条

报道链接:http://paper.gjnews.cn/gjdb/20200511/html/content_44455.htm

文字:满淑涵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