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在网信事业迅猛发展的这几年,在承担创新港建设、抗击疫情、学生返校、研究生复试等重要信息化建设任务面前,有一位老兵久经“网信”战场,承担重要任务,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初心与承诺,他就是网信中心的入党积极分子魏跃堂。
学校重要视频会议现场安装调试的是他,为教学名师拍课、剪辑的是他,为校领导解决棘手网络、系统故障的还是他。他总是在遇到各种故障时保持镇定,就像“拆弹专家”,迅速“排爆”,解除故障。
把初心写在行动上
老魏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到:“要诚心诚意地为师生谋幸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一名靠谱党员”。老魏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疫情期间他舍小家为大家,保障“同上一堂课”。今年大年初一,魏跃堂在主楼值班,那会儿疫情形势已经慢慢严峻,他计划着明儿一大早赶紧去接远在河南的老婆孩子,当时河南已经是重点防疫地区。在他正准备出发的时候,接到单位领导打来的电话,希望他能承担学校“同上一堂课”在线直播的任务。一方面,学校从未有过全校师生在网络上同步直播收看的经历,这是头一回,他知道任务一定非常艰巨,单位需要他。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小区都实行封闭,在外就可能有患病的风险,老婆孩子都还在外地……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来到单位,承担“同上一堂课”的直播准备工作。连续十几天,魏跃堂和他的同事们日夜奋战。因为疫情,外面公司都不敢来学校,一切都得靠自己钻研。他把之前所有拍摄用过的设备、技术都用上。电子设备经常出现前一秒测试还稳定,后一秒就出问题的情形,魏跃堂为此琢磨出不少解决办法,成功“扫雷”。最终,网信中心顺利保障了2月7日5万余名交大师生“同上一堂课”,打破课程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70万的历史记录,这其中很大功劳都要归功于这个靠谱的“拆弹专家”。
当初主动请缨,奔赴创新港一线。2019年,创新港网络信息化建设成果还历历在目,网信人投身创新港建设,从“小我”到“大我”直至“忘我”,用勤劳的双手将创新港智慧校园从蓝图变为现实。那时候,单位需要一批男同志奔赴“前线”,魏跃堂在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他白天要负责5号巨构的网络调试,晚上经常在创新港值班,无论是否停电,都要勘查一整栋楼宇的网络布点建设进度。他是网信中心的技术牛人,在创新港的同志们,都喜欢找他讨教。“5号巨构,找老魏”,没有解决不了的。确实,5号巨构的网络在他的“调教”下,稳定了许多。
时刻保持学习劲头的“大小孩”
学习路上善于钻研,永不止步。除了技术过硬,魏跃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刻保持学习状态。2009年至今,魏跃堂已经在网信中心呆了11个年头,也算是中心的一员老将。当初进网信中心就是凭借着“爱学习、挺踏实”的特点被领导和同事们认可。这股学习的劲儿在这位“老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经常看着他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不务正业”,拆拆装装,在网页上搜索着各种“疑难杂症”。他“经营”的业务广泛,门类众多,从电脑维修、机房维护、拍摄视频剪辑再到系统维护,这两天,魏跃堂又抱着软考类计算机书籍开始研究了……
学习路上乐于分享,甘之如饴。网信中心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大家根据专长分享经验。为提升年轻员工技术水平,促进直播教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工程师魏跃堂、杨颖达牺牲休息时间为大家讲授非线编视频剪辑技术。魏跃堂说,在讲授技术的同时,可以与年轻同事交流互动,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种子与土壤的关系
魏跃堂同志技术过硬、为人靠谱,不仅得到网信中心同事们的认可,并逐渐被其他单位肯定。他经常作为专家为其他单位采购信息化设备建言献策,他的建议总能切中要害,找到最合适的办法。他说,归根结底要感谢交大,要感谢培育我的地方。“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土壤”,西安交大不仅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种子生根发芽。土壤不肥沃,种子再好也长不高长不大。如果不是交大这个平台,我想也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交大未来的发展,需要有千千万万个热爱交大的人一起拼搏,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贡献者,都将化为交大奋勇向前的动力。4月22日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迎来了全体交大人的高光时刻,魏跃堂也不例外。党叫干啥就干啥,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即将结束,他期盼早日入党,能够真正践行初心使命,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
疫情期间、创新港建设等关键时间节点正是检验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魏跃堂同志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义无反顾、无惧风险、冲锋在前,把学校和师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他的行动早已化作向党组织靠拢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