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教育体系。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意味着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在劳动的过程中收获对事物发展的认识、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足和生存技能水平的提升,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前,之所以存在劳动教育弱化虚化,青少年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转变,民众市场竞争中对社会分工形成了偏见和定势,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唯学习”论,比如“996”的“福报说”,又或者以直播达人为出众代表的网红流量经济。因此,适时开展劳动教育是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进步的迫切要求,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好劳动教育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关系。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人类正是在刀耕火种的劳动淬炼中,实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升,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根据地,承担着青少年劳动意识培养和劳动习惯养成的关键任务。《朱子家训》有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正是古人培养子女自我管理和知行合一意识能力的生活说明。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场所,是劳动教育的训练场。学校通过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安排卫生值日、大扫除、通识课程选修、生产实习、志愿服务等专项行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习惯,逐步构建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体系。社会是人才资源发挥作用、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语言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的交流需要,而在人类文明历史中,一切参与社会生产的个体正是在劳动过程中学会适应、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继而形成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意味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增添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通过劳动教育,民众才能正确认识到劳动作为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既是我们个人改造环境、改善生活、创造历史的前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完成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要务,开展好劳动教育既是交大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工作职责,也是交大人践行传扬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西迁精神的使命要求。长期以来,交大坚持“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将金工实习、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生产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以政府见习、志愿服务、企业实习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年来在寒暑假期间累计向全国各省市派出近25000名学生开展地方服务,培育“西行雪莲,同心雪域”“星星的孩子”“无止桥”、青海玉树支教团、云南施甸支教团等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相关活动和事迹获得《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等主流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
面对新时代关于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交大学子已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寒假“一百本经典”读书心得征集活动中,《平凡的世界》相关作品投稿数量最多,认识也十分一致。“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一个真正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不仅具备劳动的良好素质和能力,而且总是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去享用丰硕的劳动果实与成功创造所带来的欢乐”。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历史潮流,在劳动中开展“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爱国奋斗,将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确证。而劳动教育正是锚定时代潮流中价值坐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