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情不日绝,武汉依旧美!”2月18日14时许,三秦楷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晴空万里的武汉街头照片并配文,流露出必胜的信念和美好的期待。这天,是他驰援武汉的第13天。
就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十几个小时前,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患者血钾已经7.4mmol/L,必须进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血液净化治疗。”2月17日22时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七病区里,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垂危。
建立血管通路,开机、装机、预充管路、上机、调参数等操作一气呵成,CRRT正常运转,患者血气血钾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又一次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
2月5日,施秉银抵达武汉。在武汉,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在武汉,一个问题始终在施秉银的脑海中萦绕——如何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带着自己对病例的分析和思考,施秉银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医务处提出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组”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小组由施秉银任组长,集合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复旦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力量。
“我们针对累计死亡病例逐例评估和讨论,总结经验、形成报告,指导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施秉银说。
疫情发生后,施秉银每天奔波在医院的角角落落,指挥部署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全院取消休假,全员应急待命;一夜之间将感染楼改造为发热门诊和留观治疗病房;组建以呼吸、传染、重症、感控、影像、检验为主的专家组;制定防控方案,组织全员培训,确保院内零感染;开通“智慧好医院”网上免费发热咨询,开设发热咨询热线……
“这些天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既忧心于疫情的快速发展,又操心医院的疫情防控,心里沉甸甸的。”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说。
2月7日,133名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等多个专业的“精兵强将”迅速集结,奔赴武汉与施秉银等先期抵达的4人组成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2月9日,医疗队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七、八病区。
“这两个病区是由妇产科和血管外科改造而来的。施院长和感控专家一起仔细考察了病区的‘三区两通道’设置,并改进了病区,制定了详细的感控方案和流程。”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石秦东说,“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为病区配备了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机等设备。”
靠前指挥、挺在一线,施秉银言谈间出现最高频的词就是“患者”。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冲向危险的“战场”。抗击非典、参与汶川地震救援……从医36年的施秉银,每一次都用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1959年,施秉银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他亲历了家乡缺医少药的状况,治病救人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1977年高考,施秉银的志愿全部填的是医学院校。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原北京医学院。毕业时他本可留京工作,却义无反顾地回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大西北。
施秉银初到内分泌科工作时,甲状腺疾病诊断是临床的突出难点。“那时,科室刚起步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这一先进方法。面对当时国内技术开展很少、操作要求极高、操作成功难度很大的情况,我通宵达旦地研究文献,最终熟练掌握了从准确穿刺、细胞染色到病理诊断的全部要领。”施秉银表示,20多年来,他为2万多名患者实施了细针穿刺和病理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久前,经过4年多的攻坚克难,施秉银和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恒河猴甲亢模型。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注射疫苗可使甲亢的预防率高达9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在甲亢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施秉银不仅是一位名医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医院管理行家。
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国家医改的目标。作为公立医院带头人,施秉银锐意创新,主动承担城市医院助推分级诊疗的主体角色。
2015年,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辖区4所二级医院和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陕西首个城市医联体——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成立了社区巡诊团和知名专家社区工作室,开创了全省医改的先河。5年来,该院共派出专家195名,在社区坐诊1198次,接诊患者41621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待患者159万人次,探索出“医联体+全科医师+慢病管理”的城市分级诊疗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大医院“一号难求”的问题,成为带动医改的范例。
施秉银常说:“做医生应有仁爱之心,必须给需要帮助的患者以帮助。”有一次,他在接听患者问诊电话时,一不小心从楼梯踩空后跌倒,造成骨裂。他毫不顾忌有后遗症的风险,仍然坚持上班,直到实在走不动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才住院治疗。很多患者在不了解施秉银身体状况的情况下慕名求医,为了接待他们,施秉银把诊室搬进了自己的病房。
大医出大爱、大爱成大医,施秉银用生命诠释着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用默默无闻的坚守和付出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医者大爱镌刻在三秦大地。
原文刊载于2020年2月24日陕西日报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layout/202002/24/node_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