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如火如荼的建设,渭水河畔巨构大楼拔地而起,在2019年金秋九月入驻的首批师生见证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元年开启。5320名研究生进驻创新港这片崭新的土地,西安交大进入“一校多区,一院两区,本研一体”的新阶段。
与省内其他五所建有新校区的“纵切”模式相比,过渡时期的西安交大属于硕博、高低年级、师生分离的“横切”模式。这使得在创新港入驻工作中除准备时间较紧之外还叠加了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本研冲突、课程“双开”压力、排课选课安排、基础课程开设、教学督导、师生分离、助教安排、讲座安排、教室使用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不足、大型考试组织等。为了不因校区搬迁让研究生晚开一天学、少上一堂课、迟做一次实验,为了创新港真正成为人才渊薮、知识高地,在研究生院与兄弟单位的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下,“面对新挑战,提出新思路;开创新模式,实行新举措”,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把问题想在前面,解决在前面,为创新港的莘莘学子和辛勤园丁护航,保证多校区教学任务同步落实,教学井然有序。
创新港授课教师动员大会
2019-2020学年度,研究生院共开设1750门课程,2019年秋季开设899门,在创新港开设674门(主讲教师625人),其中实验课程49门、“双开”课程99门;2020年春季将开设851门,在创新港开设703门(主讲教师647人),其中实验课程57门、“双开”课程78门。
教学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基础的一环,教学安排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为理顺创新港教育教学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研究生院根据工作类型、时间进度,多线并行,提前规划,同步推进。
提前筹划,本研一体,系统安排。在课程排课方面,研究生院预判创新港新生课程情况,制定排课指导规则,避免学位课间的冲突;对于多个校区各有超5人选课的课程安排“双开”;在执行排课选课阶段,对多校区教学安排的课程师资、教学班级多校区分布、排课冲突等提前摸底,并进行排课系统预演;为留有充足的时间排查问题以及协调本研冲突,提前一个月进行正式排课;为保障全校基础课程师资配置与公共课程排课,与相关学院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沟通;建设本研一体系统,建设多校区统一排课平台,打通本研课程资源,判断本研冲突,教师、学生一张课表显示本研、多校区课表;排课期间研究生院每周推送选班进度,及时反馈课程问题。
创新港教室检查
踏实推进,基础保障,砥砺前行。在暑期入驻创新港冲刺期间,研究生院把“暑期不放假,挺进创新港”口号落实在暑期工作的每一天,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开课保障工作。录制智慧教室使用指导视频,设计印制各类型教室使用手册,为教务员及授课教师做使用培训;调研国内外教室课桌椅情况,测算数量,与后勤保障部共同确定教室桌椅配置方案;汇总各个校区教师跨创新港上课时间,测算通勤时间,向后勤保障部提供通勤、临时住宿参考数据;每周检查创新港教室306间,形成检查督办报告;加强创新港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检查与督办;为保证教室空气质量,协同后勤保障部、创新港办公室在开学前三周每日巡查教室通风除醛情况;举办创新港授课教师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动员和授课培训。创新港开学第一课(9月9日创新港第一天开课)、开学第一考(9月15日创新港研究生英语分级测试)均顺利进行。师生在新环境下快速磨合适应,在创新港第一课上留下了充满仪式感和纪念意义的照片或采访影像。
全英文系列讲座在创新港首讲启动仪式
督导专家赴创新港听课
创新思路,精耕细作,保证质量。研究生院组织学院、教师、学生座谈会,广泛收集教育教学相关问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向更“精耕细作”的方面推进。全英文系列讲座落户创新港,丰富创新港学术资源,包括医学与健康系列、语言文学系列19场讲座在内,秋季学期研究生院在创新港主办或参与举办的各类讲座共计40场;为满足一校多区宝贵学术资源共享,研究生院联合网络教育学院对37场课程及讲座进行全程直播,总访问量达24587人次;为保证多校区的教学质量,研究生院在开课第一天及学期中组织全体研究生督导专家集体赴创新港开展“督导日”活动,这是继IOC教学视频普查结合随堂听课的“精准督导”之后,对多校区督导方式的新探索与新举措。
交通大学与国家命运同行,应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向西向远方,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是一代代交大人传扬的品质。兴庆宫旁,再兴南洋,交天地,通古今,融文理,汇鸿儒,植西北而荫中华,居华夏而望寰宇,梧桐樱木,葳蕤蓊郁,兴学储才,百廿不殆,国有成钧,渭水之滨,汇尔各志,不忘初心,砥砺其知,躬身其行,载驱载驰,善作善成。大学的火炬传递到今天,点亮创新港,对每个奔跑在路上的追梦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大人当不负新时代家国情怀,做好创新港内涵建设,打造创新之地,培育创新沃土,创新管理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大船已扬帆,鸿鹄振翅飞,“双一流”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已来,交大人在路上,交大在路上!
附:创新港研究生教学工作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