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新书发布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座谈会在西迁纪念馆召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立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张伟,《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主编、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李慧教授出席发布会并发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兄弟院校博物馆负责人和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等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重主持。
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周代属于王畿之地,汉代地处上林苑,唐代归属道政、常乐二坊。这片土地,见证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司马相如凌云唱赋的一代才情、唐玄宗勤政务本的理念、李白吞吐锦绣的诗情;这片土地,惊现了西汉壁画墓的全景、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发掘出多处历史遗址,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校园都较为罕见。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一书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慧教授带领的团队历时一年半撰写而成。全书用9个章节描摹了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这块土地上两千余年的文化光晕,用大量的史料和精美的文物图片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大汉强音、盛唐气度及文脉传承。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一书的出版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西安市博物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所用图片共148幅,均由以上单位提供。
描摹两千年的文化光晕
肖云儒先生给此书所作的《序》里说:“很难有哪一所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太学、李白、东亚各国遣唐使、唐代画家吴道子和韩干等人的身上,为世人所熟知的白居易,竟在交大校园住了近三年……这本书让读者听到了两千年历史在岁月尽头的回响,是一本‘溯源之书’,是一本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乡土教材’,因为校园也是乡土的一部分。让我们从此要换一种眼光看西安交大。对交大的历史追溯常常止步于南洋公学,那是海派文化的流脉,如今我们透过这本书发现,交大身处汉唐文化的沃土,交大的文化源脉可以追溯到汉唐,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很少能有一所大学像西安交大这样,把中华文明的各个板块连接在一起,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也会促进西安交大学科建设的改进。一所大学在任何一个时期要想站得稳,首先文化上就必须要站稳,我相信,西安交大理工、人文两极震荡,将把学校推向一个更高的地方。”
张伟表示,《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一书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出版社将听取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将这本书做得更好,致敬西迁先辈,服务交大发展。
马立军表示,通过这本书,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西安交大,这里是有厚重历史感的地方,交大西迁,西安市是最大的受益者,交大也为西部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交大西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相当于让一座关于交大历史的博物馆“长了脚”,可以广行天下,对交大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一个绝好机遇。
成进表示,1956 年,交通大学西迁至西安,从此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扎根,磨砺铸造出坚毅伟岸的西迁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中并不多见。在西迁先驱们选中的这方沃土上,既回荡着邈远深沉的周秦古韵,也散落着庄严典雅的汉唐遗存。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广泛传播,充分证实了当初西迁先驱们选中这块土地的“独具慧眼”。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沧桑激荡的文化奏鸣曲,读来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交大人独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这本书同时也为大学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西安和陕西的文化传播作出了贡献。还为各大高校挖掘、阐述自身校址文化提供了借鉴的榜样。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随后举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座谈会上,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弛说,这本书的推出是交大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成果,当下是一个非常好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时期,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本好书就像一所博物馆。“作为一名博物馆人,我坚信博物馆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大有可为,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王锋钧说:“这本书里面收录了西安博物院28个重要藏品的照片,交大这片土地处于唐长安城的道政坊和长乐坊,占了两坊之地。书中对文物的解读很专业,很全面,对交大所在的这片土地做了通透的研究和深入的解读。这提醒我们,我们每天行走于上的土地,也许正是西安厚重历史积淀的地方。坦白来说,西安这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够深入,但交大却走在了前列。这本书为全市文博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了一个示范,我们应该研究所处位置的历史人文信息,将文化血脉传承下去”。
西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杨国栋表示,交大的西迁精神不仅是交大师生前进的驱动力,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是继承,是传播伟大的文化,立德与树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交大出版这本书值得称道。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馆长赵大良表示,这本书的出版为博物馆的文物活化作出了贡献,在大学做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还要面向社会,文化只有在活化、物化之后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希望有更多的老师用学术研究的方法,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做文章。
西安交大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说:“这本书将交大的历史和文脉推向千年以前,为我们教书育人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人总是在叙事介入中获得自我确认的,这本书让交大的学生认识到每个‘我’都是交大老故事的传承者,新故事的演绎者,这对学生能起到一个激发社会责任感的作用。我记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长曾经著述过一本书,他将校史发展和地域发展结合起来写,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新视角。交大西迁和西安的发展也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是一个开篇和起点,后续我们将带领人文学院的力量,继续把这个文章写下去”。
作为该书主创团队的一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许浩然博士说:“参与这本书的撰写,正好为中文和古典文学学者补上了文博知识这一课,文史研究讲究书本资料和实物互相参证,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参证的过程”。
人文学院研究生学生代表孙竞益说,这本书为交大学子深入了解母校的历史文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好的教育需要师生都投入其中,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交大的优势,大学是传承文化的基本场所,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效开展立德树人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