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攻关方向瞄准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用科研成果满足人民生活必须,让学术成就“接地气、带露珠”。
“支持西部经济发展”是第一次西迁时,国家赋予西安交大多项“国家使命”之一。
再次西迁时,西安交大主动将“国家使命”由西部大发展拓展到“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韦学勇(左)在与新南威尔士大学、伯明翰大学合作的
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生物物流控芯片研究 李一博/摄
对于“扎根”的土地,西安交大从来不吝回馈。
西迁63年来,西安交大为国育才27万多人,其中40%以上留在西部工作,仅在陕人员就达5万人之多;培养出的34位院士中,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西安交大应当在创新港建设中,与西部大环境保持并不断优化良性互动关系,使创新港成为提高西部科技创新水平的引擎,成为增强西部‘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发动机。”这是西安交大人“叶对根的情谊”。
破解技术上“卡脖子”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气”
随着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对特高压电需求最大的国家。但高压电传输过程的必备装置——特高压套管,却长期依赖进口,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
国情与环境的不同,让这些洋货在中国国土上有些“水土不服”,爆炸的现象时有发生。特高压套管已成为制约我国特高压主设备国产化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的问题只能靠中国自己来解决。”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彭宗仁教授与中国西电集团合作承担特高压套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始了自主开发、联合攻关之路。
“特高压套管的电气绝缘结构典型,各种介质特性复杂,涉及材料配合、界面处理、树脂浸渍、均压屏蔽、电场热场均匀化、局部放电抑制和结构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难度很大,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联合攻关小组负责人彭宗仁教授说。
经过多年联合攻关,国家能源局鉴定专家组认为:六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整体性能优良,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和一项国际空白,可用于国内外超、特高压电网建设。
2012年投入生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国家电网直流建设部刘泽洪主任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也是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秀案例。”
人才破墙,意味着科研团队不再是局限于实验室的理论家,更要成为推动一线生产的工程师。过去的科研工作中,大多都是“211模式”:2名学生参与,1名教师带队,完成1个科研项目。
在这种模式下,科研成果往往止步于实验室。跨越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死亡谷”,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专家们就必须得与需求一线紧密结合,迈出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在业内,秦川机床的名头不小,是我国精密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参与或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57项,在其开发的产品中有50多项曾获国家、部和省级科技进步奖。
秦川机床曾经生产的一批新型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向西安交大紧急求救,经过3个月的研究攻关,机械学院高秀峰副教授团队成功排除故障,解除了秦川机床的危机。
过去,科研、生产两张皮。做研发的不管如何落地,从事生产的又往往无法灵活运用研发成果。即便有技术支持,但通常在给出报告后就不再深度参与。而难走的路,都在后半程,这样的模式,直接造成了科研转化生产力的后继乏力。
如今,创新港自我重塑,不仅打破了有形的围墙,也破除了无形的产学研壁垒。瞄准国家战略、紧盯陕西需求,用科技产出大成果,实打实地为陕西发展助力,奠定创新港在国家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破解学术上“合作难”问题,建大学跨国交流平台
创新港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 王晓凯/摄
在创新港,一座独特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不规则的窗洞,零星点缀在白色几何楼体上,如同散落在白色画布上的落叶。裙房由8个内庭院穿插其中,与水院相结合,色彩淡雅清新。有人说,“一看这栋楼,就知道是设计学院的艺术气质。”
这栋由米兰理工学院设计的联合创新中心,严格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成为创新港科创基地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白天,一楼可以通过自然光进行照明,完全不用开灯。即便在炎炎夏日,联合创新中心也无需开空调,运用当下世界领先的科学设计,保障室内温度的适宜。
艺术的外形,领先的设计工艺,自然要配上超前的应用理念。联合创新中心的开放空间,将会承载一些学生与老师的培训功能。6个大型实验空间,将开放择优选取项目,向高校和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米兰理工学院是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在建筑、工程和工业设计方面是欧洲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大学。2016年,在西安交大120年校庆之际,和米兰理工学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也开启了一种国际间高校合作的新模式。
留学生在交大(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
其实,早在2009年,米兰理工学院便与交大共同开启了“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每年招录2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0名中国籍学生,10名意大利籍学生。在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学院各学习一年,全程英文授课。
这种创新模式下,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相比其他研究生,也将承受更大的课业压力。面临着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全程英文授课,还要考虑不同国界的文化差异,对授课老师来说,也同样是一种挑战。
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下,学生经过更重的课业压力和两国文化的洗礼,似乎更受市场的欢迎。在欧洲经济整体下滑的今天,应届毕业生当年能顺利找到工作都不算易事。
而去年,一位意大利籍联合培养的双学位毕业生,却惊喜地收到了法拉利公司总部的offer。这让不少米兰理工学院的老师都直呼“amazing”。
“中国市场在法拉利近些年的市场份额里,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法拉利看重的不光是这位毕业生米兰理工学院和西安交大的双学位背景,更看重的是他的中国留学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创新中心筹备组王小军说。
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学院的合作,架起的不止是中国与意大利的桥梁,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间搭建了平台。
2017年3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下设服务贸易、政府治理、法律治理三个研究中心,把科学研究、咨政建言、合作交流和人员培训功能合为一体,还建立了博士后进站制度。
“研究院的力量不断扩大,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西安交大社科处处长贾毅华说。
目前,自贸院已经陆续开展各类研究项目60余项,完成项目研究、省级应急事项等报告50余份,围绕自贸领域的决策建言批复率达到60%左右,专题图书《走进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出版发行。自贸院专家面向自贸区开展服务、咨询等工作100余次,为陕西自贸区干部提供数次培训服务。
站在“一带一路”向西的起点,西安交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参与,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和学术机构间在教育、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
创新港的破墙之旅,不仅仅是突破校园、突破产业,更借助“一带一路”的倡议,突破国界,与世界相连通。
破解设备上“共享难”问题,让大学与企业合力攻关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代表参观西安交通大学
校外用户10324,校内用户10360,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物联共享系统的首页上,使用人员分布情况的饼状图上,校内外用户数量几乎“势均力敌”。
2015年,西安交大在全国高校率先实现从设备查询、预约、使用、评价的一站式设备物联管理系统,推动大型设备的平台化管理,规划建设了八个校级公共平台和一批院级平台,成为学校提升仪器设备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
2016年5月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成立,面向校内外开放。“中心承担着为学校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化管理先行先试的任务,我们在为师生做好服务的同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支撑学校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上质量。”分析测试共享中心主任高禄梅说。
过去,购置一台专业的实验设备需要巨大的投资,单靠各项目组的力量,很难购买到最先进的设备,相近学科,往往还会因为单兵作战而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使用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搭建起一整套实验设备更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的难肠,也同样困扰着一些需要科研支撑的中小企业。主营药物研发生产的西安富捷药业,囿于企业自身的规模,技术力量较弱,难以依靠配置满足产品微观结构、物化性能分析的高精尖仪器,在得知西安交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物联系统上实名注册预约,第一次带着样品来到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洽谈,西安富捷药业一行人止不住的欢喜,这么多高端专业设备和技术团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条件。
双方约定,以8500元的价格完成一组药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分析。新建的中心之前从未接触过此类项目,完全低估了这个项目的难度。项目真正开始后,工作人员才发现这份工作其实极具挑战。
以为借助设备,很快就能完成分析测试。不曾想,样品成分、性能的复杂性与每台设备可检测功能的局限性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开展大量反复的实验操作、检测方法优化、样品前处理、以及后续技术分析研究等,需要中心多台设备、多名技术人员合作联动。同等难度的课题研究起码需要20万元以上的经费。
但既然选择开放共享,更好地贡献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并没有为此向西安富捷药业追加费用,也没有终止合同,而是选择硬着头皮攻关。
从2018年4月开始对接项目,到年底完成最终报告,中心副主任孟令杰带领6名工程师,经历了无数次的推倒重来,终于完成了西安富捷药业的委托。
“把这一次攻关作为我们中心的科研练兵,提升自己团队水平的同时,也能支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带来的的社会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在外人眼里,这是一单“赔本买卖”,但中心副主任孟令杰却说值得。这样的敬业精神,也感动了西安富捷药业。主动提出追加费用,聊表对交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团队的感谢。
为了打开市场,西安交大放下老牌名校的架子,通过各种渠道推送广告,积极寻找更多社会上的合作伙伴。建“没有围墙的创新港”交大不做无准备之战。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正是在为交大的破墙之旅而“试水”。
西安交大博士扶贫团成员林舒进主动报名深入山区,牵头组建了平利县扶贫产品众创联盟,成功研发了15项新产品和新技术,总产值达到3.75亿元。还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组建“一对一”结对帮扶当地小学生的教育。
创新港,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着力改变人们对大学园区仅仅是“知识传输中心”的固有印象,实现创新港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时代使命。
原文刊发于2019年9月16日当代陕西-陕西网
报道链接:http://ddsx.ishaanxi.com/2019/0916/1014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