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交大筑梦人】托起教学新高度

——记西安交大第四届教学优秀团队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9-14 11:48 浏览量:

他们,你再熟悉不过,却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他们,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成长;他们,播撒光、散发热、传递温暖,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只因这个最响亮而神圣的称呼:“教师”。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交大新闻网特开设【交大筑梦人】专栏,巡礼展示我校教师坚守职责、立德树人、追求真知、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以此致敬光荣的人民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在冯宗宪等教授的带领下,传承西迁精神,以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为导向,深入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教材建设、教书育人,提出科学留白、创新补白的教学理念,把认识和服务社会作为教学实践大课堂,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国际经贸人才。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团队获评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获陕西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称号,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获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承担省教改项目10余项,荣获首届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出版了专业规划系列教材20余本,2本教材分别被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委等项目数十项,发表专著10余部和论文百余篇。

团队注重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团队成员获西安交大“宝钢优秀教师奖”“王宽诚育才奖”等多项荣誉,有10余人次在全国、陕西省及校内授课竞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在全国性赛事中获特等奖及一、二等奖。团队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单位联合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取得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工业工程教学团队

 

工业工程教学团队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教学团队,其前身是汪应洛院士、李怀祖教授、张正祥教授等于1978年建立的系统分析研究室,也是管理学院的前身,1992年在国内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开中国大陆工业工程之先河。

20多年来,团队在国内首创3+2(3年机械制造+2年工业工程)的5年制双学位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课程结构、主干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在2000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之后经过6年制本硕连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2+4+X及管工贯通,逐步形成了名师引领、名团队名课程名实验室支撑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分别于2012年、2014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有16名教师,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4名。团队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是一支覆盖老中青、在全国同行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队伍。在苏秦和吴锋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以本为本”,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系统工程》课程入选国家首批精品课和国家第三批精品资源共享课,5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1门。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多项。

团队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为引导,建设一流学科平台;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引领,坚持科研与教学融合,科研反哺教学,以多地域、交叉学科高水平学术交流为途径,引导学生凝练管理科学问题和中国管理实践问题。2015年苏秦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7、2018年王能民和李刚教授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2019年吴锋教授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资助。2019年工业工程系获批国家基金项目,占管理学院获批项目总数的50%。

基础物理教学团队

基础物理教学团队归属于理学院物理学科,骨干成员目前由14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主要从事我校物理各专业、少年班及数学、物理试验班等学生的系列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在老一辈教授的影响下,在李福利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坚持以为学生打好物理学基础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开展因材施教已成为团队教师的共识,团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或习题课、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团队依托学科竞赛提升本科生实践水平。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是一项以团队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2012年至今,团队指导和组织学生共参加了7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2016年起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物理学术竞赛,获特等奖8项、一等奖3项,在锻炼学生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学校物理学科在国内高校中的影响力。

团队还大力推动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以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与这些聪明的年轻人一起工作,他们常能提出使你时刻保持警觉的问题。”团队成员高宏教授在谈到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时如是说。截至2018年底,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大大提升了我校物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如今毕业生中每年有25%以上的学生(物理试验班接近50%)出国深造,其中多名学生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一流高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计算机基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教学团队

计算机基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教学团队是由吴宁教授带领的一支老、中、青三代教师紧密配合、优势互补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围绕构建面向非计算机理工类专业本科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建设并发布了四个层次7门课程的“计算机基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群”,编写出版了配套的“书网”一体化新形态教材,大面积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基于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的学习过程跟踪管理和成绩预警研究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团队自2014年开始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已建设完成计算机基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并被“中国大学MOOC”平台作为重点推荐课程群在线推荐,目前总选课人数已逾45万人。其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分别获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老师讲得超棒”“相对于实体课更加精准省力”,这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并非仅仅是教学模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此,团队自2014年起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将MOOC资源应用于校内教学,设计了多环节交叉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由小众开始,逐步在多门课程中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改革实践。借助大班授课、分组研究、小班讨论、随堂练习等多个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主研究能力。同时,团队积极构建面向理工类专业的体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在教学内容设计、配套教材建设、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将MOOC资源应用于必修课程,开展混合教学及综合设计大作业;利用在线平台开展每周自测练习、编程训练、论坛答疑交流等环节延伸教学过程等。

“不做科研,给学生教什么?”团队在努力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注重科研工作,每周组织研究组会交流、论文分享等,实现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比如围绕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研究,实现面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预警,按周向学生发布其当前学习状况和最终成绩预警,为混合教学取得显著效果提供了有效支撑等。五年来,团队获各级教学奖励17项,主持教改项目15项、科研项目11项,出版教材13本,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9篇,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

文字:教务处 新闻中心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