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交大筑梦人】甘将青春吐芳华

——记西安交大第四届教学卓越奖获奖者王红洁、李宏荣、李宗芳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9-12 09:19 浏览量:

他们,你再熟悉不过,却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他们,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成长;他们,播撒光、散发热、传递温暖,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只因这个最响亮而神圣的称呼:“教师”。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交大新闻网特开设【交大筑梦人】专栏,巡礼展示我校教师坚守职责、立德树人、追求真知、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以此致敬光荣的人民教师。

材料学院王红洁

王红洁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陕西省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1996年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23年来,她始终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

王红洁共为本科生教授过7门课程,为研究生教授过2门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学等。授课中她十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重点、难点。材料63班武文硕告诉记者,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三元相图的学习难点在于想象其三维结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王老师特意做了一个相图的塑料支架模型给大家演示,形象具体,通俗易懂。近5年来,王红洁综合评教平均分在学院前10%,深受学生喜爱。

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使王红洁对本科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旧的填鸭式、仅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要探索与实践基于新工科背景的、以课程教学、教学实验、实践环节和科学研究为基本框架的本科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此,2010至2011年在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她除了进行相关科研活动外,还选择旁听了相关课程,积极了解该校课程设置和详细的教学内容,并于2015年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同事们一起完成了2015版钱学森班、少年班、大机类(材料)培养方案的修订。

王红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2017年她牵头组织了首届西安交通大学金相技能大赛,目前已举行三届,为全国金相大赛储备选拔了优秀选手,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奖率达到100%。在研究生培养上,她结合材料学院的科研特点和研究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实际的课研课题,经过十年摸索总结,最终探索出了“主动适应多元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努力培养特色鲜明的材料类优秀人才”的教学模式,成果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细心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及平易近人的品质感染着课题组的每个人。在日常科研训练中,王老师给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实验指导,分析陶瓷材料前沿技术,带领大家快速进入科研正轨。”说起老师,硕8017班张子钧满怀感恩。

理学院李宏荣

“同学们,十年或二十年以后,如果有人问你西安交大的物理学科好吗?我希望你们可以自豪地回答,好!因为有我们!”在2018级试验班新生班会上,理学院副院长、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项目主任李宏荣说。

自2002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李宏荣在西安交大已度过了近18个年头。一路走来,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为师的初心却从未改变,课堂始终是他的“第一从业场所”。在大学物理大面积课程及物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领域科研工作中,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获陕西省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2013年,排名第四)、一等奖(2015年,排名第二),大学物理优秀教学团队奖(2015年,带头人)等多项教学奖励,发表SCI论文50余篇。

物理学科是学校的战略必争学科,在发展学科自身实力的同时还肩负着学校大面积大学物理课程和物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任务。针对目前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李宏荣整合大学物理和专业的基础物理教学团队,统筹资源、分别建设,构建了一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他传承学校物理优秀教学传统,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持续改革,比如将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引进校内;依托高教学会教研分会十三五攻关项目,由学校主导联合90所高校搭建一流开放资源共享平台等,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我校物理专业建设落后于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现状,他提出强化专业建设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点任务,要以大面积教学带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通过将大学物理按照力热电光近代物理模块化,对照普通物理分别成立融合后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课程团队,不同的课程团队承担普通物理和大学物理相应模块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任务,融合两支队伍,优劣互补、合作共赢。

2018年,李宏荣承担起了物理学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坚持物理试验班已有优良传统的同时,他及时组建更加完善的工作小组,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培养方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能急功近利,李宏荣希望,未来西安交大能够培养出物理学科的国际领军学者。

第二附属医院李宗芳

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肿瘤病院院长李宗芳教授长期致力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脾脏疾病诊治的临床研究工作,是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名师名医”。首创并在临床实施“排钉阻断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减动脉术防治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多种术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器官-系统整合教材《临床医学PBL教学案例集》,参编《外科学》等国家规划教材5部。

自1985年毕业留校以来李宗芳坚守在教学一线,对于难点课、创新课总是冲在前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内容涉及知识点多,能看到的实物少,讲得不好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是《外科学》总论教学中教师们公认的重点和难点。1997年,李宗芳继其导师刘效恭教授的足迹,勇敢地把这一课程承担了下来,且一直坚持至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本章节内容,李宗芳翻阅了大量书籍、汲取了许多外单位老师授此课的优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较早的把PBL与CBL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围绕临床病例进行授课,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实习中科研意识及能力培训”是近年来给本科生临床实习前新增的选修课,对老师的科研实力又是一个挑战。作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李宗芳主动承担课程,结合临床案例将国际前沿最新进展、学科最新发展及时传授给学生,极大提升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与科研意识。

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虽然身负繁重的临床、科研和行政工作,但每周三的学术研讨汇报例会李宗芳却很少缺席,还会根据汇报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熬夜为学生改论文更是家常便饭。针对研究生学习的阶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李宗芳摸索出了“研究方向分组、博士硕士联合、组长组织实施、团队指导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生活中的李宗芳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关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一位博士生在毕业答辩致谢中写到,自己母亲身体不太好,导师总是关心询问,有次母亲病重,导师得知后二话没说,立刻帮忙联系了医生和病床,还提供了急用的医疗费用。每每想到这些,他总是感激不已。

文字:教务处 新闻中心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