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校区搬迁让学生晚开一天学,少上一堂课,迟做一次实验。”2019年9月9日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课第一天,上课情况怎么样,师生们的体会如何?请跟记者一探究竟。
教师:振奋,激动
提起创新港开学第一课的心情,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两个词,“激动”“振奋”。
“太激动了,我昨天晚上四点醒来就睡不着了,创新港是一个很美妙的地方,在这里上第一堂课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医学部颜虹教授担心周一早上路上堵车,6点多就出发了。课堂上的颜虹逻辑缜密,言语风趣,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标国际化、创建一流化。”对于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颜虹已经确定了目标,“创新港的条件是一流的,我们的管理和团队也是国际化的,希望能尽快把实验室建设好,让老师和学生尽快开展科研工作。”
国家级教学名师、电气学院罗先觉教授的创新港第一课是在下午7、8节,讲授的是《电网络理论》。中午罗教授坐班车赶到了创新港。第一次在创新港上课,罗先觉难掩激动的心情。“创新港的教学环境很好,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互动。”罗先觉还深切叮嘱新生,研究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新时代必须有所作为。“罗老师,您这么大年纪来回跑,会不会觉得辛苦?”“陶文铨老师、冯博琴老师、马知恩老师这么大年龄还在第一线呢,跟他们比我算年轻人。”罗先觉笑着回答。
涵英楼六层的043教室座无虚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教授正在向学生们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创新港的建设对西安交大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记。开课第一天能在这里为同学们上第一堂课,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陆卫明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成为有“内核”的学科专家,成为内外兼修的现代君子,成为追求卓越的时代标杆。
药学院王嗣岑教授今天有一整天的课,为了保证按时上课,怕七点之后绕城高速堵车,他自己开车早早出发了。说起上第一堂课的心情,王嗣岑用“幸运、激动”两个词来形容。“因为我是药学院的负责人,泓德楼的建设我一直在参与,现在无论是教室明亮度还是可操作性都非常好,自己也很自豪。创新港是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成果,我觉得这就是对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的一种传承。”
上午9点40分,已经有学生在能动学院厉彦忠教授的课堂上等待了。“不知道1、2节上课老师心情是怎样的,我这3、4节课都觉得挺紧张的。早上开车过来碰上堵车,把我急出了一身汗。第一节课要找教室,熟悉地方,所以我刚先跑上来看了一下再下去拿东西,真是又兴奋又紧张。”虽然这门课已上了很多年,但新地方、新设备、新学生,为了上好第一堂课,厉彦忠认真准备。他表示,创新港的环境很漂亮,同时他提出,对大学来说文化底蕴的积累非常重要。“兴庆校区的校园文化底蕴是非常雄厚的,希望能够把好的文化也带到创新港来。”
“很激动!”说起创新港第一堂课的感受,电信学部副教授葛晨阳说。“这里不论是环境、校舍还是各种条件,都非常好,唯一不太方便的一点就是位置比较远。”他希望创新港在后续建设中,能够添加一些指示牌,“尤其是十字路口等明显的地方,要有更多的指示,方便老师和学生辨认教学楼和教室的位置。”
说起未来的教学科研打算,说起传承西迁精神,老师们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西迁精神是永存的,依托创新港的平台,交大人应当有更高远的目标。”颜虹强调。而对他来说,为国家建设发展、为医疗健康战线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就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
“传承西迁精神,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以交大西迁人为榜样,勤恳工作,为交大的建设发展而努力。”陆卫明说。
“接下来会将后续的实验平台建好,让学生有舒适的研究环境,在这里能找到研究方向。药学学科将重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多出一份力。”王嗣岑表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听一听他们的建议,探索出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做出更好的成绩!”葛晨阳说。
学生:朝气、蓬勃
开学第一课,对于研究生们来说,一个全新的旅程已经开始,他们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制冷及低温工程系研究生强伟是创新港青年先锋队的一员,在期待中终于迎来了自己在创新港的开学第一课。“校园环境,教师讲解,还有课堂氛围都很棒,尤其是在自己参与打扫、布置的教室中上课,感触更深。”对于开启的研究生生涯,他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奋发向上,不辜负创新港建设者的努力成果。
“第一天来到创新港上课,明显感觉到教室条件变得更好了,教室宽敞,设备齐全。”刚上完第一堂课的人工智能学院杨国茗说道,“新学年开始,我希望能尽快融入创新港的生活中,也希望创新港的建设步伐能更快一点。”杨国茗学习的专业经常与“高科技”打交道,他希望能利用好专业知识,践行交大西迁精神,更好服务社会,“扎根西部,服务国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电气学院研究生葛浩浩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在她看来,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难度有所加深,“好在交大的老师们不仅风趣幽默,还擅长牵引,注重拓展,带动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葛浩浩每个阶段都规划得清楚:“研一拓宽知识面,重视积累;研二倾向于创造性学习;研三着重思考自己的未来并明确自己的选择。”葛浩浩表示,自己会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将来用知识的力量回报社会。
“对于创新港的第一堂课我内心是无比期待的,”问及第一堂课的上课感受,医学部新生喻书琛滔滔不绝,“第一堂课老师讲了许多我没有接触过的遗传学新观点,还有创新港教学设施很先进,灯光、投影、音效和刷卡系统都比以前更完善了。”喻书琛表示,在未来的学习中自己会尽可能地拓展视野,抓紧时间融入创新港,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能在交大上研非常激动,我也做好了加倍努力的准备。”低温工程方向的丁向东激动地说。“你们要当一个开拓者,一个先锋。也许我们每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这批学生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是老师对丁向东说过的话。“我感觉非常荣幸,”他笑着说。“我是跨专业读研,还需要巩固基础,导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新学期刚刚开始,丁向东已经做好了规划。
保障:有力,有序
为了保障创新港开学第一课的顺利进行,全校上下各部门提前部署,举措有力。
在创新港教室运维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实时观测课堂教学情况。网信中心网络运行部副主任覃遵颖表示,教室运维管理中心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创新港306间教室课堂情况,此外每间教室的多媒体桌上还配置了一键呼叫系统,教师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一键呼叫,运维管理中心会立即派相关技术和物业人员到现场处理。“所有教室的PC机、投影、幕布等设备均可一键开启,实现远程开关机功能。”覃遵颖说。
为了保证每门课都能顺利进行,创新港的每门课都选择了本班的一名同学作为课程联络员,负责及时与师生进行沟通,处理突发情况。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毛涵就是其中的一员。“很荣幸能够承担这份责任,”毛涵说,“上课前一天我给每位同学都发了短信,提醒他们上课时间和地点,还组建了QQ群,在群里对上课的地点进行指引。”而作为研究生新生,毛涵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创新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
创新港开课第一天,18位老教授也来到了课堂一线,督导听课。督导组组长冯博琴表示,“在创新港授课,确实给研究生督导组的工作带来了挑战。研究生在创新港上课,教师却在老校区,师生协调是关键。”如何把督导工作延伸到创新港?冯博琴表示,将考虑设立督导日,同时利用兴庆校区和创新港的监控室进行督导,尽全力发挥督导组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创新港开课第一天,王树国校长也来到课堂一线,了解教学情况,检查指导教学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郑庆华副校长指出,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创新港开课第一天开局良好,秩序稳定。
据悉,第一学年全校共有1971门课程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设,秋季学期开设课程899门,9月9日开课第一天开设课程为110门,参与授课教师10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