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一个书生干起体力活比我还在行。”一位工人师傅笑着说。扛桌椅、抬水泥、运物资、督工程、画图纸、拉赞助……样样儿活都干,样样都干的出彩。
他先后闯过了“蚊子关”“冷水澡关”和“思想关”,开启了没有暑期、没有周末,全天候、身心驻扎在创新港的工作生活状态。闯过种种生活难关,后面还有更多工作关卡亟待解决。
多家单位同时施工,出现“扯皮”现象,耽误工期,他第一时间召集各家负责人开会协调,向大家阐明利害,用自己的热情调动工人们的干劲。但是,一家单位多个施工点,却是现阶段面临的无法改变的事实。如何才能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他以身作则,冲在施工一线,随时调整装修方案,修改施工图,加快装修进度。酷暑高温工人们已是异常辛苦,将心比心,拓展资源,为大家筹集消暑物资赞助,让工人们在繁重的劳动后能稍微缓解疲劳。他深入接触施工工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把大家逐渐变成了“材料之友”,大家融洽爽朗的笑声,成了繁重工作之余的一种慰藉。
“多陪伴父母、孩子”是他暖人的话语,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周末轮休和自己个人的事情。8月15日,创新港内涵建设第一时间节点逼近时,因交货延迟,教师办公家具还丝毫未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生病住院的孩子安顿好后已是夜幕,又不顾疲惫驱车赶到施工现场,亲自上场与师傅们一起抬物料。他以身作则的精神感动了现场工人们,大家表态“今天不管多晚一定先把你们的装完”。
8月11日,文化内涵建设开始,时间紧、任务重,以他力求完美的工作作风,丝毫不会在前期设计上放水,每天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到创新港轮流值班,他抓住一切机会跟大家探讨文化建设方案,头脑风暴,反反复复讲述思路,向大家请教专业内涵,争取将艺术与专业高度融合。自己心里有了设计底稿后,他开始调研多家公司,跟多位设计师不厌其烦表达设计思路,只为了找到契合度最高的一位,确保文化建设最终效果不打折扣。8月30日上午,历经19天、30余次大小讨论、230个小时,研究院文化内涵建设竣工了,看着自己前沿的想法变成实物落地,他是最开心的。殊不知他一大早从家人重症监护室赶来,主持竣工仪式,没有耽误工作半分。
“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校领导的嘱托,也是他每次开会给工作小组成员必讲的一句话。为了给新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宿、学习环境,工位安装完成后,他第一时间部署自习室放置工业用通风机加强通风;将千余盆绿萝、六百余袋活性剂分别放置在学生工位、学生宿舍等区域。自第一批青年先锋队代表进入创新港体验,每天工作之余,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定期慰问,主动融入,拉近距离。
“现阶段,大家一起在创新港的努力,几十年后,哪怕有一点留下印记、能被人记住,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他时常用这句话与大家分享。
他,就是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