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处“创新港攻坚队”里,有这样的“三杰”,他们冲在实验室处派驻创新港工作的第一线,文能审图表,心细如发丝,武能跑现场,步履矫健,用双脚丈量了创新港的每一寸土地。
攻坚队的“军师”
“明天你们俩去把所有楼的教室和研讨室门牌号、门锁和座位数核对一下,后天咱开个碰头会,连同之前咱们发现的门牌和门锁问题,一起汇总一下,商量下一步工作计划。”晚上七点,赵韫哲又在创新港攻坚队微信群里布置任务了。
身为公房资产管理中心的主管,他对创新港教学科研板块的各研究院分配区域和门牌情况了然于心;身为实验室处“创新港攻坚队”队长之一,他负责给每日在港人员布置工作任务,组织阶段性工作汇总交流,俨然是队里的“军师”。
光是指挥队伍还不够,他还当起了后勤组长。临时办公宿舍停水了,他自掏腰包买好纯净水,准备开自己的车带去创新港;工作太投入去食堂晚了,带着大家去周边镇子吃面;有同事坐班车不方便,就开车主动捎同事上下班,他笑称自己开的是摆渡车——“后卫寨班车”,从地铁口到创新港办公点一站直达。
“军师”运筹帷幄,“后勤队长”不言苦累,工龄刚满十年的老员工小赵,甘之如饴。
小于和他的“宝藏”
小于的办公电脑里,有个“宝藏”。“宝藏”不是珠宝,不是游戏装备,而是一个名为“创新港相关图”的文件夹。
施工图、53张打印图、第五版房号图、楼体平面图、功能间房号图、7月25日现场查看图……从2018年3月开始,小于就跟“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过四个字:死磕到底。
建设方一轮又一轮更正门牌号信息,房号图发来了一版又一版。删除了一个门牌?去现场看;这个号有变化?去现场看。无论是烈日当头的烧烤模式,还是暴雨如注的淌水模式,看现场的日子里日行五万步是常规配置。楼里还在施工,粉尘飞扬,小于嗓子发炎,失声了,病倒了,被领导强制要求去就医,仅休息了一天,他又重新回到了创新港C区宿舍临时办公点,“我是公房中心的,创新港门牌号还没理清楚,我必须来。”
“小于”名叫于子谋,2016年进校工作,不算老员工也不算新人,他扛起创新港房屋信息核对的重任,一点也不含糊。他常说,交大是他的母校,能为母校的建设尽一份力,也算没有辜负母校曾经馈赠与他的知识、勇气,和那一份爱校敬业的拳拳赤子心。
巾帼不让须眉
7月12日周五,晚10点半,微信群有新消息了:“印刷交货时间紧,请大家审阅,明早返回意见修改定稿,周末让公司开印。雪玉主校。”白天刚治了眼疾,右眼还包着纱布,没有推脱和迟疑,陈雪玉捧着手机,睁大左眼尽力仔仔细细核对《创新港研究院入驻服务手册》印刷样稿。这是全处同事辛苦一周的成果,也是服务研究院搬迁入驻的锦囊,付梓之前必须认真校对。
小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就能找个错别字。不过在攻坚队里,她的作用可不止找错别字。创新港各楼宇门牌号表格汇总阶段,教学科研用房门牌号有9100余个,在数个分项表中,她发现了两个门牌出现了重复分配;门牌图,各楼宇色彩嵌套模式不一,数字又多又小,她也能发现一位数字或字母的错误;作为全处最细心的同志,创新港上万间公房的机械钥匙终审核对也是她的工作,锋利的钥匙把她的手划出一道道细口,几天时间食指满是创可贴;某天现场查看任务繁重了,她也能像其他男同事一样不辞辛苦去奔波;来不及去食堂了,开水泡面一碗,吃完继续开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分巾帼与须眉。
实验室处的“攻坚三杰”,他们全部是西安交大毕业的学子,他们在母校求学七年,工作十年,对学校充满了尊敬和爱意,为母校无私奉献了青春和力量,是全处人员爱岗敬业的缩影,是青年教工无私奉献的缩影,是征战创新港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