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研究之路,从来不曾平坦,唯有历经坎坷,方能玉汝于成。俞茂宏,一个皓首穷经的交大学人,用60年的虔诚与坚守,推动中国的强度理论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沿……”8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甘坐六十年学术“冷板凳”,破解百年世界难题的俞茂宏教授,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和智慧,在西安交大师生校友中引发热烈反响。
发扬知识分子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俞茂宏先生是西迁前辈的典范!”中国科学院院士、能动学院教授陶文铨深受感动,“他坐冷板凳几十年而独创统一强度理论,双眼几近失明而仍笔耕力学巨著,将‘何梁何利’奖金全部捐赠为奖学金,为人谦恭而不事张扬,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青年拔尖人才、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徐光魁曾在学生时期学习过俞茂宏教授提出的“双剪强度理论”,“当时俞老师那优美简洁的强度理论仍然让我记忆深刻。”他表示,“俞老师的这一理论为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我们年轻学者应该始终秉承一颗爱国心,艰苦奋斗、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985级工民建专业的校友郑官塘认为:“俞茂宏教授这种‘甘为真理付韶华,不贪浮名系家国’的执着精神,是我们西安交大的骄傲,是西安交大全体师生、校友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做科研需要“甘坐冷板凳”
“俞茂宏教授为破解百年世界难题,建立适用于各种工程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几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做出历史性成果,其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人居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新轲教授颇有感触,“俞茂宏教授对科学研究的纯粹精神,值得每个科研工作者思考追问做科研的目的,回归科学研究的初心。”
人居学院教授廖红建曾在俞茂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俞老师经常废寝忘食,组织大家研讨,把握学科前沿。他那孜孜不倦和忘我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在俞老师退休后,他仍然关心教学、科研和研究生的成长,即使在师母患病期间,俞老师仍然没有停下科学研究。”回想起俞老师的教导,他感慨万千,“在西安交通大学,正是有这样一批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榜样,使我们在教学科研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更多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科研本身的热爱。心无旁骛的专注与长期的工作积累,造就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青年拔尖人才、人居学院王宇鹏老师说到,“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静下来’是当下科研人员面临的挑战,对科研人员来说,这将是充分燃烧理想的新机遇。紧随前辈们的脚步,不断开拓未知领域研究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坚定不移传承好科学家精神
航天航空学院学生韩文文曾协助俞茂宏教授做材料整理工作,她激动地表示,中国科学研究需要英雄,需要有不逐名利、不畏权威,醉心学术、甘于奉献,心系学子、胸怀天下的精神。“老先生对科研事业的澎湃热情,才能激发钻研精神,进而在前人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学习的。”
“作为老师,他坚守初心、甘于落寞,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勇于探索、勤于奉献,六十年如一日让双剪强度理论在世界力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航天航空学院学生常冬冬深受鼓舞,“俞老师眼睛几近失明,但他仍然坚持把自己毕生所学奉献给学校和国家,这种科学家精神将成为我今后学习科研的不竭动力!”
“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坚以及不服输的韧劲,为国际力学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如今,他还在和时间赛跑,将殚精竭虑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贡献给国家,继续践行着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了解了俞茂宏老师的事迹,人居学院硕士研究生梁佳艺倍受振奋,“俞老师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交大人之精神,就像校园中的雪松一般,一片片叶落入土壤、化作春泥,成为养料,滋养着后辈们奔向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