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陕西日报】二附院医师王虎清:每一个生命都应当全力救治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19-07-24 16:29 浏览量:

编者按 7月23日,陕西日报刊发“ICU:见证生命最后的坚守与纠结”文章,其中记者对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虎清进行了采访,并以“每一个生命都应当全力救治”“期待得到患者家属更多的理解”为题进行了报道,现转载如下:

每一个生命都应当全力救治

66岁的路娥躺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的病床上,呼吸有些急促。她的儿子蹲守在病床旁,注视着她床头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双手紧握着病床侧面的护栏。

“这是我们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ICU,有10张病床属于神经内科。”7月17日,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虎清向记者介绍,3天前他给路娥进行手术,把她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住进ICU的患者,大部分是重症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只有经过严密监护和综合治疗,才能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医生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就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间ICU位于该院西二楼一层。从门上嵌着的玻璃往里看,记者看到病房里主要的光源是天花板上24小时亮着的白炽灯。灯光下,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她现在是不是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

“王医生,我妈还是呼吸有点急,这有啥办法?”

“大概多久能转到普通病房去?”

记者在ICU采访王虎清的时候,路娥的儿子连续问了一连串的问题。疲惫、焦急的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别着急,老人家恢复得不错。她的脑梗死是因为之前的冠心病引发的,所以目前虽然通过取栓手术暂时解决了脑梗死带来的问题,但是身体后期的恢复情况和冠心病的情况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王虎清一边检查着路娥的恢复情况,一边耐心地给路娥的儿子解释着,还不忘叮嘱护士要更加细致地照料病人,“护士,给她加个气垫床,以防止她因为长久不活动而引发褥疮等问题。”

王虎清告诉记者,此前的一天,他一共完成了14台手术;此前的一周,他只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其余的夜晚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期待得到患者家属更多的理解

与医院的其他科室有所不同,ICU收治的病人因病情较重,随时都面临着病情恶化、生命垂危的可能。因此,ICU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抢救一般有个黄金时间,就是几个小时。这个时间过了,患者的身体损伤就几乎是不可逆的了。”王虎清表示,“路娥刚被送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因此电话沟通耽误了1个小时。像这类延误最佳救治时间的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如果是急危重症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情况就会非常危险,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ICU医生除了要面对和承担超负荷的抢救危重疑难病症患者的工作,往往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特别需要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王虎清告诉记者,他曾经接诊过一位罹患癌症后又因癫痫发作转到神经内科ICU的老年患者,“他的病情仅仅依靠神经内科的医生进行治疗是十分困难的,还需要外科医生配合手术。但患者年纪大了,能否再经得起折腾,会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谁也不能保证。”

然而,由于当时患者家属明确表示希望医生全力抢救,不要有负担,给予了医生充分的信任。于是,王虎清和同事们立即决定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大胆果断地采用更有效的方法。经过数小时的救治,这名患者的血压渐趋稳定,最终转危为安。

专家表示,尽管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医学难题得到解决,但一些疾病仍无法得到医治。因此,急需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如果能在情绪悲痛、激动的同时给予医生充分信任和配合,才有可能使身患重症的患者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记者结束采访走出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内科ICU的时候,听到的是仪器的滴滴声、医生研究病情的低语声、护士记录查房情况的笔记声……他们日复一日地用信念与坚持,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殚精竭虑照顾病人,牢牢守护着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07/23/content_12834.html

文字:记者 王国星 二附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