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迁新传人】徐正红:“迁二代”的交大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7-20 09:06 浏览量:

“大家看,这一块字迹斑驳的校牌,是我们西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迁博物馆里,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徐正红正在对参观者介绍交大的西迁历史。这位仪态端庄、讲解专业的解说员,刚刚结束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授课,又来到博物馆,投入自己同样热爱的讲解工作中。教师与讲解员、专业知识与历史文化,这样的角色与思维转换让徐正红的生活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充实。

无法割舍的特别联系

生在西安、长在交大的徐正红是个正宗的“迁二代”,她父亲、舅舅和舅妈都是因为西迁来到西安。“我从小知道自己是苏州人,出生在西安是因为迁校的原因。”提起交大的历史,徐正红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从新教学楼尚未建成时自己玩耍的草地到广为称赞的樱花道与彭康校长日本留学的关系,从交大老教授的为人处世到迁校后交大整体运作体系的逐步构建……一幕幕珍贵的记忆经过她的叙述得以生动再现。

同时,徐正红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博物馆爱好者”,只要出去旅游,当地的博物馆是她最关注的,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天然吸引着她。

所以,当得知西迁纪念馆招募志愿讲解员时,一个想法突然跳出来:“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此前,徐正红多少了解过西迁纪念馆的情况,而前段时间92岁父亲的去世成为徐正红下定决心的诱因,她觉得传承西迁故事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刚开始,看到厚厚的讲解词,徐正红害怕记不全,也担心理工科背景的自己难以完美表达。但后来,她还是接受挑战并投入其中,努力完成讲解任务。除了讲解稿,她还阅读了《西迁口述历史》及各位教授的回忆录等书籍资料,力求挖掘更多关于西迁的信息以便更好向参观者传递。忙碌的教学、出差、开会等工作外,她尽量保证每周一到两次的讲解。同时,借着“迁二代”的优势,她主动联系身边同学和朋友,帮忙搜集西迁文物和资料,一旦发现珍贵资料,就会询问主人是否愿意捐赠或暂借博物馆进行复刻。目前,徐正红已为博物馆搜集到卢振容老先生捐赠的打字机和她的同学捐赠的载有迁校报道的旧报纸,充实了博物馆的馆藏。

说起加入志愿讲解的这段经历,徐正红笑着说:“我觉得这是我和西迁的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我熟悉西迁的故事和人物,我敬佩这些前辈,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那一段历史,去传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

把西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西迁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批不同游客,不到半年时间里,徐正红已经为往届老校友、碑林区政协、交大各专业在校学生等做过30多场讲解。针对不同对象,徐正红也有不同讲解方式:对于校外社会人士,她着重介绍迁校历史,告诉他们西安交大的来历;针对在校学生,她将重点放在讲述学校如何建立起来,让他们增加归属感;而面对老教师与老校友,她则注重老照片和老故事的回顾,不时互动交流,唤起他们的共鸣。

“印象最深刻的是开馆第一天为彭康校长之子彭城先生夫妇的讲解,那也是我正式来到新建的博物馆的第一场讲解。”当时,得知那对正在认真观看展板的夫妻就是彭城先生夫妇时,徐正红内心十分惊喜,也稍感压力,但对西迁历史的了解和对讲解工作的热爱还是让她顺利完成了讲解,并且和夫妇二人有很好的交流互动。“我当时就自报家门,告诉彭老先生我是‘迁二代’,热情为他们一一介绍展板内容,还演示了各种互动游戏。‘溯源馆’的最后部分,是一组介绍彭康校长的展板。彭老先生久久注视,还给周边的观众和我补充介绍了彭康校长的一些往事。他告诉我们,彭校长住过的监狱,不止在上海,抗战时期还被关押在苏州几个地方。”当彭城先生深情注视父亲照片时,徐正红静静按下快门,留下了历史回忆的感人瞬间。

“我很喜欢为老校友和西迁老教授们讲解。”徐正红坦言,“他们会给我讲很多过去的故事,看着老照片,回忆那时候自己的生活,我们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虽然为老人们讲解存在诸多不便——为照顾他们上下楼梯,要打乱以往顺序采取从顶层往下讲解的方式,要时刻和步履缓慢的他们保持一致,还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反复解释保持耐心,但徐正红仍十分乐意且耐心十足。

辛苦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金牌讲解员”一等奖的荣誉成为这份尽心尽责的最好证明。

“教师和讲解员一样是传达思想的”

相比刚上任一年的志愿讲解员,徐正红的另一个身份——教师,则似乎更有“底气”。目前,她已在教学第一线工作20年。这个选择是经历过“生在交大、长在交大、学在交大”后“继续奉献交大”的理想归宿。

“其实在回母校当老师之前,我曾经在陕西钢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徐正红坦言,“但后来发现那并不是我真正喜爱的。”作为供电所的工程师,徐正红在平常琐碎到有些无聊的工作里感到不满足,于是重新进入交大校园攻读硕士学位。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她便顺利回到母校电气工程学院当上教师。学校的工作忙碌却更自由,课余时间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也能接触到更多眼界开阔、积极向上的人,这让她颇为满意。更重要的是“大学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我很看重它培养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

教学多年,徐正红越发感到“教师”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曾经,她以为能把很难的知识教会讲清就是好老师,但现在发现老师应该传递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培养能力和传授学习方法,老师的言行举止也是言传身教。她对待学生更像是尽责的家长,监督学习、检查作业、安排答疑,不希望一名学生落下。为了让枯燥的理科知识生动有趣,徐正红利用知识点设计了“挖宝游戏”,以班级累计加分方式激发大家学习,让学生们在乐趣中掌握所学。她还时常将知识难点用口诀形式教给学生,收效良好。

去年新开的研究生课程“工程伦理”由徐正红负责,该课程引入MOOC、“雨课堂”等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讲述理论知识时,徐正红将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知识产权问题、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的质量问题等事件案例引入其中,启发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相较本科生,她更注重研究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采用案例引导、分组讨论与展示、辩论等形式充实课堂。“这门课让我们辨是非、知对错,诚信做人做学术。”硕8045班的李启明评价到,“通过课程,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显著增强。”

被大多数学生评价为“认真负责”的徐正红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教师其实和讲解员一样,都是传达思想,需要双向互动的,当你发现他们领悟而有所收获时,就会感到非常快乐。”

文字:通讯社 张若涵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