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安交大“新港报告”社会学系列启动

郭申阳谈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6-26 09:54 浏览量:

6月24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新港报告”社会学系列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星空报告厅举行开幕式,邀请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社会工作学院Frank J. Bruno杰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学科郭申阳教授作题为“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的学术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等相关领导出席启动“新港报告”社会学系列开幕式。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边燕杰主持开幕式。

社会学视角下的21世纪中国社会

张迈曾在英文致辞中提到,“新港报告”是学校首次举办的国际系列讲座,主讲人皆是各个领域杰出学者,这不仅便于交大师生接收前沿的学术知识,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更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终生学习理念。他表示,“新港报告”作为常规教学和科研的补充,对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起重要作用,本次举办的社会学系列主题报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观察21世纪中国社会变化的新视角。针对本系列“新港报告”,张迈曾谈到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报告主讲人都是社会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剖析社会问题,向听众展示运用社会学视角观察高速变化社会的方法;二是主讲人将从社会学的学术角度对他们报告中的最新研究进行分析,更能激发听众对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三是该系列报告的开讲正值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为研究所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献礼。

边燕杰介绍了社会学系列活动的有关情况。他表示,社会学系列活动报告内容涵盖留守儿童、人类社会中的非正式性、中国移民创业成功案例、城市化和儿童等社会前沿话题,将深谈社会学无国界各领域问题,必将产生共鸣,引人深思。

“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

报告中,郭申阳教授向在场听众介绍了我国留守儿童背后的社会原因和现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他研究的假设、方法和结论,并就留守儿童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节奏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像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将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比如,社交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否较差?与人接触是否更具攻击性?

郭申阳教授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缺乏安全感,而且更有可能犯罪。从2018年6月起,郭申阳教授带领团队在陕西泾阳进行了历时六个月的“让我们做朋友”的大型儿童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别。“留守儿童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成长环境对他们未来影响很大,因此,应该针对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科学研究,” 郭申阳教授总结道,“同时,我们不应夸大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污名化是十分危险的。”

社会学61的葛灵涵表示,非常高兴这次能现场听到郭申阳老师的演讲,在这之前曾了解过郭老师“让我们做朋友”这个项目,对项目中的具体干预方法、测量方式以及最后的结果十分感兴趣。这次讲座上郭老师从“留守儿童”的定义谈起,将整个项目和最后的分析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分享,这使自己能够进一步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状况与发展。葛灵涵对社会工作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次讲座也使她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她以后的升学和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她说:“感谢学校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了解国内外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开阔眼界、丰富自我,非常期待后续的讲座活动。”

“这个系列讲座主题明确,且都是国际知名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学界前沿动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我打算多多参与,提升自己的社会学素养以及建构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社会学61的吉春苗谈道。她表示,今天郭老师关于留守儿童以及随迁儿童的对比研究,觉得最主要的是让她明白了不要轻易对某个群体污名化,特别是未成年儿童,呼吁大家应该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

文字:通讯社 龚竹叶 黄雅渲
图片:郭小龙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