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南方人物周刊】张梅、贺鹏程:

承上启下、滴水穿石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之路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日期:2019-06-11 15:07 浏览量:

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离不开移植,形象比喻化疗就像割韭菜,割完一茬还长,根还在土壤里,而移植从理论上是根治性治疗手段。

从无到有 脚踏实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是西北地区第一家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院之一。但在2000年之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只有1-2个简易移植仓和40张病床。从1991年实施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开始,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九年,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只能排队依次进仓接受移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张梅教授(中)

2001年,张梅教授担起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主任的重任,贺鹏程医生也进入血液科工作。由于骨髓移植是唯一能够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手段,张梅主任坚定地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将骨髓移植作为科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并远赴美国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骨髓和血液移植科进行研修,回国后积极扶持、创造条件并克服困难,带领科室不断扩大移植规模,增加移植种类,培训移植团队,改善移植病房条件。经过近二十年的共同努力,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拥有三个病区、近百张床位和九间百级移植仓,移植数量从每年十余例增长到每年八十例左右,移植种类和难度也不断突破,由自体移植、混合移植、血缘异基因移植发展到脐血移植、非血缘移植、单倍体移植等。从2001年开始,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就开展了骨髓瘤自体独特型瘤苗的临床研究,配合传统的化疗治疗骨髓瘤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还和美国优瑞克公司合作开展国际领先的CAR-T细胞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临床研究项目。

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在推进移植的同时,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科室是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的主委单位、陕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陕西省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主委单位和陕西省血液病专科联盟主席单位。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女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亚太骨髓移植协会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等多种学术组织的委员及常委单位。张梅主任曾在亚太骨髓移植大会和日本血液年会上做两次大会发言,也在全国各级别的血液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

身体力行 破釜沉舟

2003年,张梅教授带领移植团队完成了陕西省第一例脐血移植。据她回忆,患者是个得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孩子。孩子父亲走投无路,求她救救他的孩子。张教授首先安排孩子住院化疗,没曾想一个疗程下来骨髓受抑制,孩子粒细胞缺乏、发烧、消化道出血,告病危。当时,孩子父亲已经绝望了,准备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张教授说服他坚持下去,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如果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度过骨髓抑制期,疾病就完全可能获得缓解。最终,经过积极的抗感染、输注血小板和提升白细胞等治疗,孩子终于度过了危险期,骨髓获得完全缓解。随后,张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脐血库找到了合适的脐血,为她做了脐血移植。当时移植时孩子才五岁,如今看到孩子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张主任感到很欣慰。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方案”的提出,单倍体移植成为血液病领域的热点。单倍体移植技术的攻克意味着造血干细胞的供者不再局限于配型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甚至表兄弟姐妹都可能成功配型。这一技术进步,为独生子女群体提供了可行的治疗方案。交大一附院血液科紧跟“北京方案”的步伐,于2006年成功开展了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后,随着移植技术的日趋稳定,非血缘、单倍体移植例数也不断上升。2014年,借助细胞治疗平台,科室重建了九间百级层流移植仓,此后科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如虎添翼,势头猛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贺鹏程教授

贺鹏程医生刚毕业时是一名儿科医生,主要诊治儿童血液病。当看到那些天使一样的孩子受血液病折磨时,他非常心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掌握知识,救治更多的孩子。儿童血液病的疗效相对于成人好很多,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好转出院,他对血液病治疗有了更大的信心。从2000年至2007年,贺医生在血液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课题主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2007年博士毕业后,贺医生成为成人血液科医生,他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在成人血液病的治疗上。

刚开始接触造血干细胞移植,经验不足,于是贺医生干脆驻守在了层流病房,一天二十四小时无间断,随叫随到,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移植患者的安全。他说,有超过半年的时间基本没回过家。也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让他迅速掌握了移植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包括预处理、移植流程、并发症的应对等各种复杂情况,为他日后的移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贺鹏程教授主持开展了第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半相合移植。提起这个案例,他仍然印象深刻。病人是个14岁的孩子,已经患病十年之久。从4岁开始,他和父母就辗转于各大医院。其间,经过ATG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他的病情逐渐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变。但因为治疗的效果很不稳定,仅仅上了一年学就辍学了。孩子的父亲说,他在单位上班时精神紧绷,最怕接到通知孩子意外情况的电话。孩子长到14岁,全家几乎走投无路,找到了贺医生。贺医生向他们介绍,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有机会彻底治愈病症的手段。经过反复的沟通和考虑,家属最终选择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找不到全相合供者,只能选择单倍体移植。交大一附院血液科之前并没有实施过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单倍体移植。贺医生结合自己的儿科经验,在手术前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咨询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有很多移植专家都认为这个病例风险太大,连贺医生自己想起这个病例时,也常常感到后怕。手术前,病人的父母担心贺医生拒绝手术,向他隐瞒了病人曾因血小板过低发生过两次颅内出血,曾经昏迷、失明等病史。患者三系细胞都极低,还未开始移植就需要靠输血维持生命。然而,贺医生还是决定接下了这例手术。最终,移植出人意料地成功,孩子在两周内就实现了造血重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舱后很快回到了学校上学,从小学重新上起。贺医生笑着说,他虽然在班里年龄最大,但成绩是最好的。

移植为首 精准治疗

血液科门诊坐落在医院新的门诊大楼二楼,在2012年科室迁入新门诊大楼之前,张梅主任带领科务会亲自参与设计了血液科的门诊规模及布局。西安交大一附院血液科门诊拥有多间专家诊室,设有专科门诊、专病门诊、移植门诊,还设有骨髓室、出凝血实验室、门诊细胞分离室、日间病房和血友病中心等多功能诊室,达到国内一流专科门诊水准,参观过的国内外同行都赞不绝口。

张梅教授在移植仓进行病例讨论

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离不开移植,形象比喻化疗就像割韭菜,割完一茬还长,根还在土壤里,而移植从理论上是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是移植后病人也有残留、复发、排异和感染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复发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

2017年至2018年,交大一附院血液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翻了一番,由四十例增长到了八十余例,成功率较前也显著提高。在2017年,血液科专门成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提出的口号是“只有责任,只有辛劳,没有多余的报酬”。贺鹏程主任大力支持年轻医生出外学习,移植团队成员每人都必须三年学习一次,每次半年,目的地都是国内最大的移植中心和国际著名移植中心。每个出外的医生都获得科室提供的全额奖金,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如此一来,移植团队留下的医生都充满热情地投身到移植工作中。他们充满责任心,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病人随叫随到。移植仓的病人即使是凌晨两三点出现问题,医生也会及时赶到,及时解决问题,移植后的感染甚至复发问题都得到良好的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医生团队

除了移植之外,交大一附院血液科在细胞免疫治疗(CAR-T疗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张梅教授说,CAR-T疗法是近年重大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难治性、复发性和多药耐药病例。CAR-T疗法可以有选择性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而传统的化疗是非选择性地作用于所有细胞。但是,CAR-T疗法要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代替化疗,也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或后的桥接治疗。当然,CAR-T疗法也有独特的毒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风暴(CRS),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研究项目优势在于,试验中的CAR-T是结构优化的T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不会有明显的细胞因子风暴,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运用这种疗法,一位名叫小莉的病人在交大一附院血液科被成功治愈。

小莉身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产生激酶突变,对所有药物产生耐药。贺医生建议她尽快配型进行移植。不料在准备过程中,病人突然觉得头痛,发生慢粒急淋变,中枢神经系统已经被侵犯。正在科室进行的CAR-T项目给了贺医生启发,输注CAR-T细胞两周后,这个患者体内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皮肤、乳腺、肝脏的包块全部消失了,骨髓达到了完全缓解状态,脑脊液里的白血病细胞也不见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她也曾发热高达39.5℃,但只持续了两天就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她的治疗效果,给许多在绝望中挣扎的患者以新的希望。

前路漫漫 无悔无怨

张梅教授说,她大学做实习医生时就唯独喜欢血液科。因为在血液科,医生的主动性非常强。在诊断思维过程中,医生凭借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作出的判断往往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血液科医生身上背负了更重的责任,血液科医生没有午休,没有节假日,每一天都是连轴转,一刻都不能疏忽。而贺鹏程教授从儿童血液科转入成人血液科,在认识到成人血液病的凶险后,更将血液病的治疗作为自己毕生的志向。从2010年担任科室副主任以来,他每天六点半起床,基本没在晚上八点半前回过家。虽然年轻时吃住在病房不觉辛苦,而这几年也明显感到精力不如从前。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们将肩负着这样的责任继续前行,时刻将病人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间,无悔无怨。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FMto-TDfDASabsC5lLeA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