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科技日报】卢晓云:用好奇 “催化”学生的探究力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19-05-06 08:30 浏览量:

“完全没想到,有点意外。”

说话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卢晓云,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获得了2019年度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

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是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下属的四个地区性联盟之一。该教育奖设立于2013年,每3年评选一次,主要奖励联盟地区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喜讯传来,卢晓云收到了很多亲友及同事发来的祝贺,不过紧张而忙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让她很快就忘记了这份惊喜。

对卢晓云的采访,约在了她下课后。铃声响起,被学生围住的卢晓云,迟迟未离开教室。直到下一节课的老师进了教室,学生们才肯把她“放”出来。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从教室里走出的卢晓云一脸歉意,微笑着说,“学生们问的问题都太有意思了,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看重成果的应用价值

从事应用分子细胞生物技术研究14年来,卢晓云相继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及其他合作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和卢晓云聊起科研工作,绕不开一种被称为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卢晓云和她的团队一直围绕功能性PHA纳米粒子的低成本制备平台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纳米粒子在生物检测、分离、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低成本、高效制备纳米粒子一直是行业难题之一。

经过几年攻关,卢晓云及其团队搭建了一个通用制备平台,其能以较低成本开发出PHA纳米粒子。应用该平台生产的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纳米粒子,在制药、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比出成果,我更希望平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造福社会。”在卢晓云眼中自己的贡献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

金奖团队的幕后导师

说起热爱科研的原因,卢晓云认为主要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作为一名教师,她也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进步的动力”。

在2018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中,西安交通大学参赛队伍获得大赛金奖。卢晓云正是该团队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构建了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酶筛选平台。阿洛酮糖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功能性稀有糖,可作为各种低糖食品中的甜味添加剂。

虽最终捧得金奖,但备战过程很曲折。由于该参赛队成员大多没有实验经验,因此卢晓云必须手把手地教他们,每步操作稍有偏差便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遇阻时,卢晓云会和队员们一遍遍讨论实验细节,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寻找解决方法。

“困难是进步的契机,我利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探究和钻研精神。”卢晓云说。

不到一年时间,这些连专业课都没学全的本科生队员们就完成了方案设计并构建出相关基因电路。

“比赛后,学生们都跟我说,他们喜欢在实验室里专注做研究的感觉。的确,那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乐趣,当你投身其中,就会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快乐。”卢晓云说。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

卢晓云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由此与生物化学结缘,后来到西安交通大学执教。这一切对卢晓云来说,好像是机缘巧合,又似乎是命中注定。

临近博士毕业时,卢晓云收到了很多“橄榄枝”。面对高薪工作和海外博士后的机会,她却决定来到西部。“主要因为我丈夫当时在西安工作,他在这里能做一些对国家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老师常教导我们,要到祖国发展的主战场去。”卢晓云笑着说。

除了教师、科研工作者,生活中,卢晓云也是一位平凡的妻子、母亲。“我的生活非常忙碌,基本上只有劳、没有逸。”她坦言自己很少有时间逛街购物、追剧,连周末也大多在办公室或实验室里度过,但这样忙碌的生活也让她感觉很充实。

“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安心做好它,最终结果会证明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做好眼前事是卢晓云的生活智慧,也是她始终践行的信条。

原文刊发于2019年5月6日科技日报5版

报道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5/06/content_420387.htm

文字:史俊斌 张若涵 苏 瑾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