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创新高地风正劲】系列评论之五:以西迁精神赢得新胜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4-11 09:28 浏览量:

西迁63年来,代代交大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以担当有为和累累硕果,成就了在西部高等教育繁荣的引领者和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地位,创造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的西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重要一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载入光辉史册。物换星移,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同西迁之时极其相似。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路线目标,广大知识分子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大学之大,不惟有大楼、大师,更应勇挑国家重任,敢为时代之先。新时代交大人秉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立足西部,坚持“三个面向”,科学谋划,矢志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模式,力争以源源不断的科学智慧和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驱动陕西全面追赶超越的时代进程。宏图变现实,必须果毅力行。“知往鉴今,以启未来”,百廿交大,应民族自立而起,因国家富强而立,特别是西迁人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矢志报国的奋斗历程为我们今日的创新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导引。

建设创新港,要践行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爱国精神。爱国奋进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至深情怀,也是交大人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祖国的号召,是我们的志愿”是西迁群体的精神标识。一级教授钟兆琳先生,西迁时已入知天命之年,婉拒周恩来总理的盛意,只身一人扎根西北,奉献三十载,为交大电机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一级教授陈大燮先生,罹患糖尿病,西安医疗条件虽简陋,仍坚持迁校西北,为学校传热科教事业的发展奉献毕生,为后人所景仰。自动化专业创建者万百五先生是家中独子,坚持与爱人并肩奋斗在西北,子女与父母则在上海相守相顾数十载。心怀人民,赤诚报国,把个人的事业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相系,是西迁人的共同信仰。因信仰坚定,西迁创业之路虽艰苦,西迁人却毫不畏惧,苦中作乐,勇往直前,立下不朽基业。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创新港是交大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提交的“交大方案”,其承载了交大几代人的梦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创新港的物理空间今已基本就绪,驻港创业之舟正百舸争流,此刻更需高扬西迁人一心报国,无问西东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抢先干、务实干、拼命干,以实际的担当奏响交大人二次西迁的鸿篇乐章。

建设创新港,要有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交大今日所有成就的取得,源于昨日的艰苦奋斗,从西迁之初“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的旷野校园,到樱花灿烂,梧桐成荫的大花园;从取材废旧器材搭建而成的实验室,到尖端精密设备集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大每一项事业的进步无不包含着几代人艰苦创业、矢志进取的汗水,陈学俊院士团队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创业史生动诠释了这一点。创业之初,就科研配套设施来讲,上海要比西安好很多,但陈院士毅然西迁,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为交大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多相流国家实验基地,为中华民族能源动力事业的跨越发展做出了无可比肩的贡献。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创新大潮,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攻坚期,创新港作为交大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先锋之举,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实践,理念、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挑战前所未有,只要我们高扬西迁人乘风破浪、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和以国家学校为重的创业精神,创新港的明日必将“风帆劲满海天阔”。

建设创新港,要践行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也是西迁人的“英雄本色”。西迁史实际就是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知识分子呕心沥血,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矢志报国的奉献史。如今排名国内前茅的工程力学专业,是交大人为服务国家“两弹一星”事业在西迁初期创办的新专业。为了建好这个新专业,国际振动力学大师邓哈托教授的得意门生朱城教授,焚膏继晷,以身许国,著成享誉中外的“铁氏材力”,后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危急之际,唐照千等教授迎头赶上,挑起建设重任,历经二十余年拼搏,终在八十年代初建成国内最早的一批重点学科。朱、唐等教授专精于一,公而忘我,砥砺传承的奉献精神,鼓舞着代代交大人奋发向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田”和“一带一路”的世界窗口,创新港的建设承载着“陕西梦”“中国梦”,其定位高,立意远,规划建设磅礴,物理建设虽可指日而待,但内涵建设绝非朝夕之功,亦非数人之力,集全交大之力,上下一心,齐头并进,深耕不懈,久久为功。

建设创新港,要践行扎根实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交大永葆生机的源泉。交大西迁的历程实质即是创新创业,自我重塑的历程。作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开先河者,交通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即被誉为“东方MIT”,是中国工程师的摇篮。六十多年前,为响应中央“建设大西北,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交大先贤居安求变谋新,立足国家和西部工业现代化建设重要需求,矢志建设了应用力学、应用数学、原子能、计算机等一批尖端专业以及动力工程、金属材料、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强度与振动等一批国家实验室,从而奠定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桥头堡”地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创新港建设作为中国大学重塑自身在产业科技革命浪潮中的引领地位和核心形象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命艰巨,意义深远。“激流行舟,不进则退”。建设好创新港,必须高扬西迁人扎根实际、主动求新、自我革命、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和思想革命的决心,把创新港的建设不断推向高潮。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新时代,新交大,必有顶天立地新担当。只要我们高扬“中国梦”,以西迁精神为引领,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开拓进取,明日的创新港必将吞吐万象,智慧泉涌,科教兴盛,春华秋实,为世界之光。

文字:焦仲平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