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创新高地风正劲】

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3-31 20:35 浏览量:

凡理想道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谋全局,重改革,抓落实,百舸争流、舳舻千里,大船便可驶出创新港;着细处,破难题,逐击破,方能急流勇进、乘风破浪,风劲正起扬好帆。众所周知,国内外著名工科大学都非常注重“机、电、化、建”四大主干工程学科的均衡发展,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和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的化工在QS排名中名列前茅,C9联盟中清华、浙大、哈工大三校的化学工程学科均属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A类学科。西安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化工是战略必争学科。潮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化工研究院已整装待发,准备扬帆起航了。

化工学科近几年发展势头正盛。年轻有闯劲是化工人的特点,用魏进家院长的原话说“年轻就是本钱,发劲就是磅礴之力”。2012年化工学院恢复成立至今,发展有目共睹。首次参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教师队伍的体量和质量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争取到三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科研经费更是翻两翻……眼看着化工学科发展势头迅猛,准备厚积薄发实现新突破,物理空间严重不足成为掣肘学科发展的重要屏障。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拔地而起、25个研究院的统一规划、学校深化改革的政策落地、“跑5”任务紧锣密鼓的开展,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化工学院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将在创新港高标准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为服务化工学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研究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链、平台链、资金链、政策链、成果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全面推进。它不再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而是整个化工学院从内向外散发的改革活力。

抓住“命门”,组大团队

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在人才。谁组建好了人才队伍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关键少数当好领路人。化工楼里上上下下透露着一股昂扬自信,务实拼搏的精气神。张早校书记、魏进家院长带着满满的日程领头“跑5”,党政联席会成员一起凝心聚气,力争上游,劲头十足。学院党政班子谈起研究院的规划如数家珍,从实验室管理到人才引进,从学科发展到学生培养,他们了如指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学科主任杨伯伦教授,早上七点准时到单位,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家,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实验室和教研室,成为师生口中称赞的“化工守夜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霄教授除了自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外,还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许多项目的中标得益于她的指导和帮扶……

为新进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苗栽不实则亡,树植不实则枯。新进的人才不是引进来就算完成,需要平台、机会、资源的实际帮扶。实验设备、实验平台、研究生博士生给老师们尽量配齐;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青年学术沙龙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新进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考评与奖励制度相结合激发年轻老师干事活力,促进其冒尖成才;张早校书记、魏进家院长带领青年教师慰问西迁老教授,感悟和传承西迁人的精神气节……学校首届“十大学术新人”杨贵东教授在《德国应用化学》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9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在采访中他提到,凝聚的人心、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以及忘我的化工学术氛围促成了他在科研上一点一滴的进步,也看到了交大化工的希望与未来。短短几年,学院这种培养模式吸引了海内外共计13位青年拔尖人才加入团队,分别从事化工强化技术、化工材料和高值产品、新能源化工与储能、医药化工等方向的国内外前沿研究。

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是研究院建设的关键一环。

两个“轮子”一起转,建大平台

发展的关键在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找准痛点。科研条件有限、资源调配不均衡是最大的痛点。让想干事的老师有发挥的空间,良好的科研条件必不可少。如果说绩效改革是激发教师科研发展的重要一环,那么实验室资源配比就是卡住脖子的核心要素。以往实验室分配是按人员平均分配,导致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并不高,长期闲置实验室又没有成果产出的情况时有发生。未来到了创新港,这种现象将不复存在。学院将出台新的实验室资源分配原则,遵循“多劳多得,与成果挂钩”的分配政策,提高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激活师生科研发展的内在潜力。

落实“跑5”,岂敢少心力。化工学院是最早将“跑5”工作落地的单位之一。化工学院上下统一认识,深知只有走向开放,寻求合作,争取更多资源建设大平台,化工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越。近两年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共赢就充分说明这一切。作为全国500强企业,京博的发展有目共睹。与京博的合作,将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发展为实际目标,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进步,实现企业、高校共赢的新模式。通过学校积极推进,双方于2018年6月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第一笔资金已到位。这笔大额建设经费在化工学院以往的发展建设中是前所未有的,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第一桶金。除此之外,与陕煤集团、中石化公司、靖江市政府的洽谈合作也在进一步落地。就像张迈曾书记在学校“双代会”上讲的,“困难是一种必然伴随的现实”。“跑5”任务的难点、痛点也只有化工学院亲力亲为的老师们最有发言权,上到协调各级领导,下到签约协议的各项条款,细微之处最见真章。“跑5”工作的显著成效不仅为学院建设带来了丰富资金,更是激发了化工人扎根创新港建功立业,早日迈向世界一流的奋斗热情。

内部政策改革,外部争取资源,共同推进大平台建设是研究院落地的基础保障。

风物长宜放眼量,共同迈向国际化

登高才能远化工学科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进入A-类学科,到2035年进入A类学科,到2050年进入前2~3%,逐步达到国际一流乃至领先水平。要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必须走向国际化。开放共赢,化工学院坚持“一体两翼”的方针政策,迈向国际化。一是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与牛津大学共建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人才培养相关协议。二是牵头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化工子联盟,加强与国际一流学科的合作交流,目前已有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加入,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迈向国际化的脚步正在稳步向前。

登高望远,开放共赢,逐步迈向国际化是助力研究院发展的强劲动力。

研究院的建立作为化工学科腾飞的关键一环,承载着老一辈西迁人、如今的化工人的代代心血。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这个“小荷”,才刚崭露头角,就吸引了国内外青年拔尖人才、国内外知名企业、国际知名高校的青睐,未来必将大有可为,成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个闪耀舞台的一颗新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其思虑之深远、谋划之深远、布局之深远,都堪称大手笔、大格局,将以其春潮拍岸之力影响中国西部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以愈益精彩和神来之笔载入史册。

今年,西安交大将整体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我们拭目以待。

文字:网信中心 董洋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