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坚守爱情也坚守着理想

【西安晚报】“西迁伉俪”周淼冬夫妇扎根西安献身教育事业

来源:西安晚报 日期:2019-03-04 08:13 浏览量:

63年前,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西迁,一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年轻师生从黄浦江踏歌西行,来到古城西安。此间,不仅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坚守与执着,更有“你为国家奋斗,我与你同行”的浪漫与陪伴。“西迁伉俪”周淼冬夫妇就是其中的一对。如今88岁和86岁高龄的他和她,已经携手走过了“钻石婚”。响应号召,扎根西安,献身教育事业。述说起那些西迁往事,不仅是回忆他们曾经火热的青春岁月,也是向西迁精神致敬。

一张保存60多年的明信片

真实再现峥嵘岁月里的柔情

周淼冬和徐婉珠是原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两人都是江苏宜兴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大连俄专。2月27日下午,记者在交大二村见到88岁的周淼冬教授和86岁的徐婉珠教授。周淼冬向记者打开了珍藏的“爱情宝盒”,取出那张泛黄的明信片,宝盒里的照片和明信片,是他们这对夫妇风雨60余年爱的见证。两位老人思绪也回到六十多前……

“最亲最爱的婉:来信收到,得知你的教学工作受到学员们的爱戴,为你高兴,望你继续努力……接到通知,我校要西迁扎根西安。学校鼓励我们带上家属一起去,你是否同意和我一起前往大西北,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1955年4月25日,交大年轻的俄语教师周淼冬在上海写给远在哈尔滨的未婚妻徐婉珠的一封信,信写在一张明信片上。

“他毕业后分配到交通大学工作。我当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各方面都挺好的。我的课很受学员欢迎,当时很多不是我们班的学生都过来旁听我的课,有时候连教室的角落都挤得满满的。”回忆当初,徐婉珠教授笑着告诉记者,西迁前,她和周淼冬教授还是异地恋。分隔两地的3年间,他们通过平均一周一封信,来倾诉爱情,相互鼓励。

“我们从小在心里就深埋下了与祖国同根的种子。国家提出西迁,我立即给徐婉珠寄去一张明信片,问她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西迁,献身西北。”周淼冬教授介绍,这是一封询问信,也是年轻人在国家与爱情之间的抉择。因这短短的几行字,两位年轻人牵手来到西安,并于同年结婚。

“1956年8月,我们俩回到久别的故乡江苏宜兴。处理掉家中的一切。九月下旬,我们带着婆婆以及上初中的妹妹,告别鱼米之乡的江南,乘5个多小时的轮船到达无锡,接着登上西去的列车。”徐婉珠教授回忆,经过两天一夜的旅程,疲惫不堪的他们到达西安火车站。因为当时没有公共汽车可以乘坐,他们坐了两辆人力三轮车,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西安交大校园。

此后60多年,这对“西迁伉俪”不仅坚守着爱情,也坚守着理想,将一生年华奉献给大西北,演绎了家国大爱背后那些平凡、感人的故事。

废寝忘食献身教育事业

编写外语教材并出版多部书籍

西迁老教授们来到西安,顾不上适应环境,就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建设着西安交大。他们治学严谨、追求卓越,做学问教课一丝不苟。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西安这片热土上无怨无悔地教学长达四五十年,为祖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教师们开垦荒地、建校舍、建教室。”周淼冬教授回忆。初到西安,学校建设如火如荼。教学条件简陋,没有合适的俄语教材,他们就与其他教师一起编写,每日废寝忘食,共编写了十多本俄语教材。

“我们俩都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衷心拥护党的决定,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举家迁到西安。”徐婉珠告诉记者,当初来西安时,生活各方面都很不方便,但同事们都认认真真,埋头苦干。1956年9月,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后就开始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学小组都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每一课文的学时分配要讲解的难点、重点,根据这些每个教师写成自己的教案。“每次上课,许多教师都自觉提前10分钟进教室给学生答疑辅导,同时每周给各个班的学生安排一次专门的课后答疑。大家的努力和辛勤耕耘,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徐婉珠教授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基础课教师,当时的授课任务十分繁重,外语教师们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编写教材、参考读物和练习题册。徐婉珠和爱人参加编写了《俄语语法》《俄汉对照通俗科技文选》《泛读文选》等俄语教科书。

当全国开始改学英语后,周淼冬等老师凭借着中学时期打下的深厚英语功底,又开始英语教材和词典的编写。记者了解到,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开展英语教学。没有电脑,他们就用卡片记录下每个单词的意思,一碰到好的例句,就马上记下来。在外语系老师的努力下,他们编撰的第一本科技英文词典获得了国家辞书编撰一等奖。

“自改教英语之后,我们阅读了200多册英美和苏联出版的英文科技书,剖析研究科技英语常用词汇的用法、句型和表达句式等,整理积累了20多箱资料卡片,为教学和科研积累了丰富的教材。”徐婉珠教授夫妇二人一心扑在教学上,后来他们又相继合作出版了《大学基础英语读本》等书籍,而他们合作编著的《英汉科技表达词典》,1999年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类二等奖。

志同道合相互扶持

他们用赤子心践行着西迁精神

“我们是1956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的第一批西迁教授,她毫不犹豫地跟我一起来到了西安。”周淼冬教授拉着爱人的手说。2018年“七夕”之夜,周淼冬夫妇还受邀登上央视三套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在节目中,他们带着不少浪漫的信物,展示了已泛黄的结婚证,还共唱了一首歌曲。

当两位老人在节目现场,铿锵有力地诵读“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的西迁精神时,现场观众无不动容。“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他们拥有,同时也在传承着西迁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西安交大一位年轻教师留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两位老人的浪漫程度一点不输年轻小情侣。在那个通信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二人只能靠书信往来。记者翻看了两位老人珍藏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的后面写着这样的字:你的婉有改变吗?另一张寄给爱人的明信片上周淼冬教授这样写道:我最亲爱的婉,来信收到,得知你教学工作得到学员们的爱戴,为你高兴。望你继续努力,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同学们对我的工作也很满意,我要继续努力……

从明眸皓齿到白发苍苍,他们已并肩走过了大半辈子,携手走过了“钻石婚”,却依然像年轻情侣一般恩爱如初,就像那个亲密的爱称“婉”,就这样被周淼冬教授轻轻唤了63年。他们的感情始终纯净美好,让童话爱情走进现实。

“我们两个人是志同道合,书一起编,工作一起做,相互扶持。”徐婉珠教授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西迁的号召,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责无旁贷,是使命也荣光。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我们有机会能为党和人民服务,能为教育祖国下一代做一点事情。”周淼冬教授表示。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西迁伉俪”周淼冬夫妇是开发西部的先行者,在半个多世纪里扎根黄土地,矢志不渝,为祖国大西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原文刊载于2019年3月1日《西安晚报》第06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wb/html/2019-03/01/content_370862.htm?div=-1

文字:西安晚报 任娜
图片:西安晚报 任娜
编辑:朱萍萍 腾飞工作室 吴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