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给力三大奖】郝定均团队:在脊柱外科领域造福更多患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1-28 18:34 浏览量: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上承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具有负重、保护和运动等功能,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号称“第二生命线”。脊柱一旦发生损伤,轻则影响内脏功能,重则致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揭晓,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附属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主持完成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郝定均从踏进脊柱外科领域起,就怀抱着为骨病患者输出健康的信念和情怀,潜心二十余载,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以减除患者痛苦为初心”

郝定均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西安交大医学部(原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分配回家乡清涧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县医院工作期间,他仍旧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努力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三年后,郝定均被调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担任胸外科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红会医院截瘫分院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开启了他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探索。

上世纪八十九年代,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高潮。从事高空和井下作业的人群一旦事故发生,脊柱脊髓难免受到损伤,往往伴随着高致残率,很多患者因此丧失劳动能力。郝定均看到这些人的不幸遭遇,为了解决或减轻他们的痛苦,他深研专业书籍与相关文献,自费参加高水平学习班,努力提高临床水平,以让病患获得最好的治疗。

“当时我国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又是医学领域的难点”,郝定均讲道,“要想让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还得学习西方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技术”。而在当时,我国与西方的学术交流很少,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首先必须过语言关。于是,郝定均从背英文单词开始,努力练习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这期间,他也不断提高临床技能,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和科室主任。

“1997年,经过层层选拔,我被公派到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深造,师从当时脊柱外科领域的世界级泰斗John Kostuik教授”,郝定均说道。到达美国后,郝定均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学苦练,日日如此。在这期间,一件偶然的机会让他脱颖而出:有一天,医院接到一位脊柱结核病人。那时结核病在美已被消灭近三十年,脊柱结核更是罕见,美国医生缺乏这方面的手术经验,但在美国没有本国的行医执照是不能上手术台的。厚积才能薄发,命运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郝定均在国内已做过近500例的脊柱结核手术,于是他毛遂自荐,在John Kostuik教授的担保下做了手术助理。手术中郝定均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教授的认可,之后又参加了各种脊柱手术,学到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手术操作方法。

学成回国后,郝定均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规划学科发展。他创造了一个个西部及全国第一,包括当时被认为禁区的上颈椎畸形矫正、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椎体置换等手术。在他的带领下,红会医院骨科也逐渐变强变精,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年手术量最多的骨科医院之一,重新奠定了其“全国三大骨科中心”的地位,并且得到了全国同行更为广泛的认可,近年来更是被同行们称赞为“西部骨科航母”,郝定均也被我国骨科界称为“骨科航母舰长”。

“重新挺直脊梁做人不再难”

历经25年,针对严重脊柱创伤治疗面临的诸多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基金支持下,郝定均率领团队从关键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入手,建立了严重脊柱创伤治疗新体系,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挺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使得患者“重新挺直脊梁做人不再难”。

“严重脊柱创伤,有两个重难点,一是在于骨头的复位,二是复位后保持运动功能”,郝定均介绍道。于是团队从关键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入手,建立了“动态理念-坚强固定-功能重建”治疗体系,针对上颈椎、下颈椎和胸腰椎,分别进行研究,寻求各个突破。

上颈椎,俗称“脖子根儿”,严重损伤后死亡率高。团队发明了单纯寰椎复位固定装置,实现了上颈椎运动功能的最大保留;在下颈椎方面,团队在术前通过平台计算,找到复合固定方法,解决了下颈椎严重创伤固定后的稳定性差、手术复杂、创伤大的难题;针对胸腰椎严重骨折,团队发明了严重胸腰椎骨折Kuma复位方法以及Kumafix内固定器械和纳米脊柱支撑材料,揭示了“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的病理机理,实现了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精准复位,并有效降低了治疗并发症和继发性神经损伤。

目前,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已经在全国50余家地市级的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得益于同行的认可,和广大患者的信赖,使得这项技术能够得以推广,也得到更广泛、更充分的验证,使得更多患者受益”,郝定均谦虚地表示。

据了解,近18年来,该团队发表论文544篇,其中SCI论文168篇。郝定均本人发表脊柱专业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pine,The Spine Journal,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脊柱外科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专利20项,主持完成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同时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郝定均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名,其中博士生黄大耿曾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标兵,现已成长为脊柱外科领域青年专家。

“医学永无止境,我将永不停歇”

“科技在不断创新,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从早期听诊器、血压仪、小药箱,发展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3D打印等先进临床应用。科技在帮助人类攻克一个个医学难关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都已变为现实”,郝定均感叹道。

在郝定均的办公室,桌子上堆放着各类书籍、文献资料,上面留下了各种圈阅和勾画的痕迹;橱柜内摆放着各类荣誉证书:“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和首届“西安之星”……当然,来办公室最多的还是每天排长队前来问诊的患者,郝定均总是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面带微笑,语带关心,大家们都说“郝院长是一位‘好’院长”。也许好医生的标准有很多,但耐心无疑是重要标志之一,耐心源自郝定均心底的善良与慈悲,源自于他对于患者的责任心。

“我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主刀各类脊柱外科手术已经1万余例了,但从未有过停歇的念头,医学永无止境,临床实践为技术突破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科研攻关又为解决临床难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郝定均表示,自己初心未变,将会在脊柱外科领域深耕,以期造福更多患者。

关于未来方向,“团队将聚焦在从细胞角度探讨完全断裂神经的衔接,还有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后脊柱创伤的恢复等,希望可以尽快取得成绩,让更多伤者重新挺直脊梁”,郝定均明确表示。

文字:问炀
视频:司东建 王科 赵苏苏 崔可嘉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