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基础课建设】基础力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力行教学改革创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1-15 15:43 浏览量: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下,学校基础课质量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致力“课堂革命”,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塑造,并取得了相应的突破。

打造教学团队夯实育人根基

建设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是基础力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团队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上好课为天职”的教育理念,严把教学质量关,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教师能力成长和水平提高,营造了“狠抓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局面。课程组积极为教师创造机会,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教学培训交流。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支持与带动下,基础力学的一线教师先后有9人参加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交流培训,教师们收获颇多,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同时,学院常态化地组织名师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并利用“西北联盟”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开展课程教学研修班,促进教学学术化,加强教学经验共享。课程组还积极动员教师参加授课竞赛、微课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专设了教学法活动、新教师试讲和教学示范观摩,更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对一”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随堂听课中梳理教学问题,实时提供建议,帮助新教师从容迈上讲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未来“金课”。

目前,课程团队具有校级教学名师2人、后备名师3人。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微课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1人当选为2018-2022届工科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团队在2017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陆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校级特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主编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新版教材已投入使用,中国大学MOOC上线课程两门。

梳理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基础力学课程不仅面向大面积学生授课,还承担着钱学森班等拔尖人才的培养,其每年授课任务覆盖21个专业,近1500名本科生。为适应学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需求,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引入、问题设计和习题安排充分关注工程背景,增加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从工程问题抽象出力学模型。

教学目标的提高需要辅之以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修订和再版了已有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材,制作了新版的教学课件,已录制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视频在陕西省MOOC中心、智慧树和中国大学MOOC分别上线。同时,实验教学资源也进一步丰富,课程组建设了虚拟实验管理平台,为后期系列虚拟实验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围绕学生学习,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高参与度的第一课堂。近年来,课题组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尝试改革,结合Blackboard课程管理平台推进大面积基础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在基础力学的课堂上部分教学内容展开了翻转教学,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配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课堂讨论与互动式教学得到强化,课时压缩问题得以缓解,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的主体地位。

教学案例引入

助力新工科,课程组还在教学中创新实施了“4-4-4-3”实践技能培养理念,对力学示范中心实验平台的建设重新定位,并为学生打造四项技能、四级层次、四类课程和三种模式的成长空间。针对低年级新生,开展名师讲堂、力学通识课、力学创意大赛等普及力学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实行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开放性实验融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工协作,为学生营造初步的学科交叉契机;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还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在团队中通过项目构思、自主设计、作品制作、成果交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所组织学生参加的周培源力学竞赛、各类飞行器设计大赛以及“互联网+”等大赛已获得多项荣誉,初步实践了“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4-4-3”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力,形之所以奋也!新年伊始,随着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力学课程将以基础课质量建设为切点,结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着力推广“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师资队伍建设,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学业过程考核等一系列更为细化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力开创“线上+线下”金课,切实实现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文字:航天学院 教发中心 李远康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