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安交大师生学习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日期:2025-10-24 10:07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此次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更好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坚持国际视野看交大、国家战略看交大、跳出交大看交大,深刻认识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十五五”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战略举措,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以“强基础、促融合、深改革、扩开放”为重点,持续探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机制,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融入产业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西安交通大学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个服务”,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建设,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晓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将全会精神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将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在服务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彰显交大人的担当作为和价值追求。

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刘跃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明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作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十五五”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前预警各类风险,“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为国家安全发展保驾护航,贡献交大力量。

生命学院教授、校首批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韦安“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为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赋予了光荣使命。我深刻认识到,基础研究是这一切的根基。我的研究聚焦于揭示大脑的认知规律,这既是拓展人类知识边界的科学追求,也与未来产业变革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青年工作者需以此为志,沉心静气,勇闯科研“无人区”,力争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切实将个人科学追求融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宏伟事业中。

政策法规办公室副主任陆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交大人肩负着传承西迁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作为交大人,我们将立足岗位,以实干担当服务师生,在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基本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交大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贡献交大力量。

科研院副院长李兴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为“十五五”时期学校的科研组织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力投入到“6352”产教融合创新工程和“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的生动实践之中,全面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作出交大贡献。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雍岚:细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人民”一词出现了1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我在字里行间读到了使命担当,更明晰了教学科研的前行方向。教育传民生之道,科研解民生之困。我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讲台上传授经世济民的知识,在田野间探寻社会保障的答案,以师者之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亮: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梯式递进”规律,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接续奋斗、渐进跃升的历史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五五”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巩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的向好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筑牢根基。全会同时将文化强国建设提升至新高度,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这一部署为思政课强化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引导青年学生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离退休党委委员、退休教授申小莹:党中央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让我倍感振奋。在高校工作几十年来,我亲眼见证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强盛。我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将其传递给年轻的一代。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未来将更加辉煌。

退休教授苌花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向世界集中展现了中国在过去几年发展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乘势而上,为中国奋进新征程擘画出科学务实的宏伟蓝图。会议生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深度融合。我们坚信,此次盛会必将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衷心祝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国际处综合事务主管陈萍:作为高校外事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深受鼓舞。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发展成就,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展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能力。全会提出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将积极响应,拓展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我们将把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教育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电气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程亚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研究生辅导员,我们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将其融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中。一方面,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为“十五五”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输送合格的科研后备力量。

南洋书院辅导员张伊萍:回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和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我倍感自豪,这是我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我将自觉把这份自豪与自信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既要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要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航天航空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宁杰:回望过往,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让“规划引领发展”的中国智慧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始终以长远目光谋篇布局,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这正是我们国家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密码。

仪器学院、文治书院测控2403班本科生苏迎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高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我将传承西迁精神,在机械、能源等优势学科潜心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国家建设注入青春动能;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交大力量。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支教教师王耀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让我在滇西支教一线倍感振奋。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规划蓝图,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我们青年志愿者既是教育公平的见证者,更应该是“十五五”规划的践行者。西迁精神与杨善洲精神在滇西大地交融,指引我坚守初心。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把交大优质教育资源与施甸实际结合,让青春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文字:党委宣传部汇编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