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当代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

来源:当代陕西 日期:2018-05-09 11:04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进入“新时代”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和春节团拜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奋斗的民族才能成为强大的民族。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实现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新跨越,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

回望沧桑史海 印记清晰可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从孕育着变革大潮的1896年走来,西安交大经历了122年的发展与嬗变,跨越了沧桑巨变的三个世纪,这期间的百年光辉历程正是西安交大建校以来对中国社会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缔造的。1896年,交大前身南洋公学的创办开启了中西合璧的新式教育,第一次在近代中国设立了大、中、小学体制,并将自编教科书、自创校园歌曲、军事训练、体育运动等引入华夏学苑,进而培养了最早的师范人才,创建了最早的图书编译出版机构。而后,又在我国率先建成了“理工管三足鼎立而工文并重”的新型大学。1921年,交通大学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创建各类实业,形成“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鲜明办学特色,并率先建成当时国内最优秀的工业大学;1956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杰出教育家彭康校长带领下举校西迁,满怀豪情地扎根在黄土高原,为新中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育了大批英才,更带动了一批老牌传统学科和国家急需的尖端新专业的蓬勃发展,在祖国西部率先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交大精勤办学、开拓创新的努力不但在继续,而且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学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并致力于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传承文化。1984年,在全国高校第一批试建研究生院;1985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固体力学、机械制造等11个学科首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家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试点单位,结果为优秀;1996年,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1999年,首批进入“985”工程第一层次建设的“2+7”大学;2000年,与原属卫生部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的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05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本科书院制,创办钱学森实验班等首批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创建“让学生奇思妙想开花”的工程坊等。

薪火相传,时代洗礼鸿酋接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交大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互为推进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齐头并进的融合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2015年,西安交大领衔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文明的共融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贡献力量。此外,学校多个领域研究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仅2017年一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居全国高校第二;立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2项,居全国高校第一;创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时至今日,西安交大正满怀信心地迈入“双一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熔铸历史丰碑 牢记使命担当

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是西安交大优良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等等。同样,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与变革,西安交通大学的成长壮大亦如海纳百川,在奇绝壮丽的群峰间奔流不息。从创建南洋公学,拓荒蒙昧以造就“桢干大材”,到转实业求“一等”学问,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东方MIT”;从抗战时在重庆大后方艰难崛起,到新中国建设时擎起“向科学进军”大旗,扎根祖国西部;从医学、财经教育抗战迁陕、播传薪火,到世纪之交三校合并、争创一流。弦歌三个世纪的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辛勤跋涉、励精图治、勇攀高峰,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贡献,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绘制了邦国荣华,书写了东方传奇。西安交大所焕发的南洋精神、西迁精神、抗战迁陕精神等大学精神至醇至美,既彪炳史册,更指向未来。

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是西安交大实现崇高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与之相应,在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安交大始终坚守一条红线,那就是从社会变革、国家发展和民族创新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传承先进文化,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从率先兴办中国新式教育,到创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再到开拓中国西部最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在大西北建设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西安交大122年间一系列重要的时间节点鲜明如昨,折射出一代代交大人在校园里留下的奋斗足迹和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这正是西安交大不断创造留下历史印记新贡献的真实写照。我们不仅感受到前辈先贤在波谲云诡的时代变迁中励精图治、传承薪火的艰辛与不易,而且感动于交大人对事业的执著、热爱与奉献,更能体味出西安交大中兴民族的使命情怀、严谨精致的卓越追求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和教益。

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是西安交大新时代新作为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强调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都需要我们在贯彻落实上做出新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因此,要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高等教育重大部署落实好,就需要我们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作出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不断把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了、用好了,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超越式发展,真正抢占未来高等教育竞争的制高点;失去了、错过了,原本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学科则会不进反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在祖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西安交大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注定要经历艰辛和坎坷的过程。这些都取决于今天的西安交大能否在国内外高校的激烈竞争中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道路上把握先机,在克服困难、破解矛盾中前行,在主动出击、追求卓越中奋进,真正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永葆奋斗精神 奏响新时代乐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握好手中的接力棒,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奋斗,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宣传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切实肩负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重任。因此,要切实发挥好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动。要不断深化对十九大精神以及西迁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增强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要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西迁精神的“三进”工作,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发展自信,汇聚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以什么样的状态创造新贡献?奋斗,依然是我们回应时代之问的最有力回答。因此,要按照总书记新年贺词的要求,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激发全校师生拼搏奋斗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要进一步强化“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连接起来,把学习研究融入到当下最急需的中国实践问题之中,产出影响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要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一流大学建设全过程,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以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战略目标。要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实现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等关键环节的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高效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制度体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必须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在学校发展中没有看客,人人都是斗士战将。因此,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校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通识教育、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扩大服务面向,鼓励学科交叉,形成若干优势突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领域。要以创新港建设为契机,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平台、科研教学的新高地、社会服务的新纽带、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主动探索现代大学发展的新形态、新架构和新模式,丰富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内涵。要以博大谦虚的胸怀向国内顶尖兄弟高校学习,加快形成一流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研究平台、文化环境,促进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作风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是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要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还必须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高校作风建设体现在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各个方面。其中,党风引领航向,校风彰显品质,教风学风决定质量,它们是一所大学的生命,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按照总书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以校风督党风,营造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氛围,使学校在参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先锋作用,使之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兴旺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援和知识贡献。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干部问责,促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着力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不断健全干部管理监督体系,规范权力行使,完善以科学政绩观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通过开展教工示范党支部和学生优秀党支部培育创建,党建工作创新专项活动等,焕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的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

原载于《当代陕西》2018年第8期

文字:西安交通大学党委
编辑:程洪莉 刘鸿翔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