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经济日报】西安交大校企联聘人才共享 “三池一机制”创新举措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8-05 11:57 浏览量:

既是大学的特聘研究员,又是企业的项目研发负责人,同时还是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地企合作的储备人才,拥有多重身份的赵凡博士,前不久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招共用人才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当地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计划的第43名签约人才。

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是西咸新区和西安交通大学探索校地人才合作的创新举措。按照“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思路引才聚才,建设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及“三池”互动对接机制,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如今,赵凡不仅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微电子学院团队从事学术研究,还在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助开展联合研发,在磁性材料及集成器件、滤波模组等方面攻克技术难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赵凡表示,企业在产品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运作方面经验丰富,高校在科研、人才和研究成果方面有集中优势,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项目建立起校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能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与经验,既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提升了高校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水平。

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凝聚人才链,是陕西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化高校、地方和企业科技创新协同体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的着力点。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港管理服务部部长吴辛愚介绍,校招共用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改革举措。所谓人才“共享”,主要是依托一流大学人才、教育、科研资源优势,不断吸引海内外人才精英聚集,形成重点人才“蓄水池”,面向各领域、各产业主体开放,将人才池内的各类人才,通过“三池”对接机制,按市场规则进行精准匹配。

“人才池”机制明确人才“招、用、留、转”路径,为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提供强大助力。“资金池”机制采用“校企协商,政府助力”的原则,专项资金用于“三池一机制”人才引进。“项目池”机制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吸引拓展外部资源,将项目引进落地,依靠项目汇聚人才。“一机制”是链接“三池”的互联互通、匹配对接机制,推动“校招共用”人才落地,推动用人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对接,建立“校招共用”合作关系。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引才、用才与留才的关键。按照当地推动“三池一机制”建设先行先试扶持引导资金配套管理办法,在校企联聘人才薪资构成中,“资金池”引导资金出资40%、企业出资60%,引导资金共支持3年。在引进人才实施的研究开发方面,企业为联聘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用于完成相关研发任务。

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魏进家表示,《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要求。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责无旁贷。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已建成202个校企联合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平台。通过“校招共用”人才机制,大学将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人才池”内已累计引进、储备各类人才86名;项目池储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30家,储备项目36个;资金池汇集资金5000万元。

原文刊登于2024年8月5日《经济日报》02版

报道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10416

文字:经济日报记者 张毅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