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成永红教授团队:育才铸魂的科研领路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6-14 17:05 浏览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精神,树立为人师表典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在全校开展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评选活动。成永红教授带领的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团队荣获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称号,这是对他们团队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最好肯定。

汇聚多元智慧,共探科学新境

在成永红教授的团队中,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人才,涵盖了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热学、电气工程和能源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多元化组合不仅促进了创新思维的碰撞,更催生了无数新思想的萌芽。成永红深谙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他明白一个强大的团队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而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指导。在这里,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新思想的种子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每周五下午的学生组会成为团队成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平台,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的老师,从不同维度来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多、更深地理解科学研究;定期举办的教师小会成为团队成员分享工作成果与探讨新想法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更是创意和思想的碰撞,不同背景和专业的老师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激发了创新和发现的动力,为团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成永红教授深信,科学探索应当由兴趣驱动。他常常告诉团队成员,不要迷信于权威,而是在开放的氛围下讨论科学的问题、探索解决途径。“只有在自由讨论中,团队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具体方向和指导老师,以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活力,同时强调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学术论文的数量。

立足国家需求,共铸科研价值

“我经常告诉团队,我们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做的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成永红教授的话语掷地有声。团队长期耕耘于国家前沿科技领域,他坚持要求团队成员从国家的高度审视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无论面临的研究问题大小,始终强调以解决国家需求为首要任务。

在产业化的浪潮中,成永红教授以他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引领着团队在科技与产业的交汇处翱翔。他清晰地指出,尽管产业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人才。成永红强调:“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将产业与学术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他认为,只有在条件成熟时,科技成果才能顺利转化为产业力,而高校的首要责任是提供前沿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团队所取得的成果,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证明——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了大量高质量论文,而且坚定地迈向产业化道路,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我们始终坚持做有用科学,让科研服务于社会,推动产业发展。”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展现了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典范。

在氢能储运新材料和氢动力电源产品的研发领域,依托成永红教授创立的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创新成果。其中,金属氢化物石墨烯复合储氢材料以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储氢密度,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团队成功将复合储氢材料产业化,还成功开发了百瓦级氢电源和千瓦级氢动力电源产品,为氢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创新成果的发布不仅彰显了成永红教授团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卓越能力,更体现了他们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决心和实力。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学以致用"的理念,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耕育才之道,塑造未来栋梁

成永红教授深知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致力于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力的培养——识别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成永红教授看来,学术成果固然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意识和能力,才是真正能令人终身受益的收获。只有运用好自身能力,才能迈过科研道路上的每一道坎儿。

能力是基础,理想是指引。“目标的存在才是驱动自我的动力来源。”成永红教授和团队始终怀着解决国家问题的最高目标,不断修正定位,不断肯定价值。他鼓励学生制定目标,无论大小,无论远近,以此作为前进的方向。在前进的同时,要学会询问,学会质疑权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我的判断。

文字:研究生院学位办 仙交小融 交点工作室 朱佳一 电气学院研究生会 朱若彤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