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更为自觉、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世界。为迎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展示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及研究成果,西安交大博物馆群落围绕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以博物馆的独特功能地位,创造联动效应,为提升博物馆教育与研究效能凝聚合力。
省级基地揭牌,共建育人平台
5月14日,“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理共同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揭牌,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共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为推动陕西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5月17日,交大西迁博物馆“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陕西省委老干部局蔡永杰副局长、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共同揭牌,会上成立了西安交大“银龄讲解团”,开展了“西迁子女讲西迁故事”活动。西迁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为全省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奋进新征程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系列新展开幕,共享文化盛宴
4月30日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日本京都于右任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港澳台办公室、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天下之平本乎爱——日本友人捐赠书画作品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日本友人泷泽虚往先生、日本京都于右任研究会中川欢美(中川 歓美)会长、日本著名水墨画家秋月明(穐月明)先生夫人秋月由纪子(穐月 由紀子)女士捐献的书画作品共计68幅,展示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传播,使观众看到中日两国书画艺术间紧密的联结、传承和发展。5月2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及交大西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书海澄碧--走进西迁学者顾海澄的书房”展览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顾海澄教授及其家人捐赠的珍贵实物百余件,再现了西迁老学者对知识、科研和教育的矢志不渝与无私奉献精神,传承弘扬交大优良传统。
文博大咖讲堂,彰显文化魅力
5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郑晶,在交大博物馆开展《赏江南文化 品运河之美》专题讲座,介绍大运河历史变迁以及博物馆致力于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生动实践。
线上线下进校园,传播交大精神
5月15日,交大西迁博物馆同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钱学森小学开展“弘扬西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云端思政课”主题活动,为四年级的学生们讲述交大西迁的历史背景,分享“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及中国首部物理教材编纂者赵富鑫两位西迁老教授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中小学沟通的桥梁,弘扬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为充分发挥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5月16日下午,交大西迁博物馆、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走进西安市西一路小学,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通过宣讲者生动形象的讲述,面向青少年群体传承弘扬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
活动精彩纷呈,彰显文化力量
5月10日,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展交大附小研学实践活动,小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从南洋公学的建立到交通大学的崛起,再到西迁历程以及新时代交大的蓬勃发展,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让同学们在参观中感悟到交大前辈们的艰辛与不易,也将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5月10日下午,“探寻非遗文化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顺利开展。交小苗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踏上了这次充满文化气息的旅程,一场跨越千年的非遗文化视觉盛宴拉开帷幕。5月18日,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户外开展“科学与艺术的交汇——科技花艺互动体验”活动,博物馆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以高科技制作而成的“永生花”为原材料,与体现传统艺术的古典插花相融合,现场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不一样的科技花艺互动体验。5月14日—15日,陕西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原社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军受邀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展讲解技能专题培训,从讲解稿件撰写、礼仪指导、发音技巧等方面专业辅导,提升博物馆群落讲解队伍业务水平。5月17日,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陕西省高校雏凤杯、陕西省科协讲解比赛,多位学生暂获佳绩。
据悉,5月期间,博物馆群落还将开展“交小博去看展——走进西北大学博物馆”活动、“国宝有灵——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以及学生文博社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群落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弘扬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学校文博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