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西安交大宣讲十九大精神时进一步明确,“双一流”不是简单项目和计划,而是战略需求、国运所系、科情所迫、教情所需;“双一流”不是一个认定的过程,而是一个做实、作为的过程。“双一流”建设正在蹄疾步稳地扎实推进。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陕西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入选了国家“一流”大学A类高校建设名单。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创新港”建设为抓手,进行了包括人事、绩效、基层教学组织、基层科研组织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以“青拔”人才为重点,辅以科研型博士后、师资博士后,构建了新的人才引进体系;以“改革”、“动态”、“额度”、“业绩”、“考核”为驱动要素,完善了绩效体系;成立本科生院,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创新了教学体系;以研究所为核心,打造大团队、构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获得大成果,夯实了科研体系。围绕“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的这一系列改革,丰富了“双一流”新的内涵,开辟中国高校发展的新模式,为学校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了一个好头。
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具体行动,就是要落实到投入和贡献学校“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推动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进入新时代,结合十九大精神学习和学院发展规划,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倾情投入下,学院经过近15年的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学院工作来讲,如何在全面满足“双一流”指标的同时体现学院特色,是学院未来3年的工作核心目标,因此目前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与这一核心目标不匹配、不适应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长期困扰学院的人才引进与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重中之重。立足现实,“让每个努力工作的成员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学院党政班子和学院教师共同进行了多次讨论,制定了以“一”个目标、“二”个核心、“三”个抓手和“四”个任务(案例)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17年至2020年战略重点工作规划》、《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双一流”建设“强优势、补短板”重点工作》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学院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
第二,把握发展关键。人才和创新是学院学科建设的关键。国家“双一流”建设就是高校参加的现代大学内涵建设锦标赛;必须在建设目标、内涵和成效上进行创新,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才可能在比赛中占得先机、取得最后的胜利。创新不但是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创建特色的唯一路径。就公共管理学科而言,现行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基本来自西方,是西方政府管理实践的总结,用于中国实践时必然存在“中国化”的问题。然而,中国具有独特的治理体制,已经形成的中国经验和规律,呼唤新的解释框架、研究范式和知识体系,如果我们立足西部、扎根陕西,以陕西政府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为突破,实现从“中国化”到“中国的”的创新转变,不但可以为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且也必将对人类知识库有所贡献;这是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实践,更是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人”,学校地处西部,学院在发展中深切地体会到了人才引进困难,发展资源相对匮乏等很多困难,这既是“双一流”建设的现实情境和约束条件,也是矛盾转换的关键点,是可以寻找的突破点和新增长点。学院将更好地利用硬科技之都、红色引擎、“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等资源,将地理劣势逐步转化为发展特色和创新优势,吸引更多资源关注学院发展、招揽更多人才加入学科建设。
第三,创造性地执行。十九大报告给了我们对学科发展内涵认识的新启示,教会了我们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法,也给了我们投身学院发展的新动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院发展、学科进步就更不能做“犹豫者、懈怠者和畏难者”。学院党政班子深刻地认识到,制度和政策制定重要,但是落实、落细更加重要。有时候政策和制度看着都很好,但执行时的一个小瑕疵,或者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往往会使得这个政策迅速从“暖人心”变成“人心寒”。为此,以“人”为核心,学院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执行有关政策,一方面注意政策的时效性和执行弹性,例如职称评定中,明确不能将出国进修等保障性条件作为职称晋升的竞争性条件,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真实学术水平;另一方面,细化执行步骤,虽然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取消了学院党政领导使用学校公车,但对于“青拔”等人才,学院决定在应聘和入职过程中不仅由学院提供交通保障,而且提供过渡期的住宿,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引导和帮助。学院党政班子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中,进一步凝聚学院认识,形成发展新共识,碰到困难不“绕着走、躲着走、低头走”,以更大的勇气,创造性地解决学院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通过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寻求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双一流”计划和学校的创新港建设为学院,特别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贡献公管力量。
(作者杜海峰系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