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双一流与创新港】苏金远:秉承科学精神、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7-11-25 21:30 浏览量:

2017年9月21日,西安交大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为交大回顾和总结120余年办学历程,早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目标提供契机。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则是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离不开科学精神、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

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离不开科学精神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五大建设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创新港是陕西省和西安交大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初衷与“双一流”建设目标高度契合。要圆满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达到创新港建设初衷,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离不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含求真求实、探索创新、协作开放等丰富内涵。科学精神是交大人的优良品质之一。建校120多年来,交大人秉承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享有良好声誉的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创造出大量领先国内甚至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纵然社会瞬息万变,西安交大一直葆有质朴的科学精神,并持续将其发扬光大。2017年5月,教育部完成对西安交大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称“西安交大是一个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是对学校严谨治学氛围的客观素描。

创新港的设计规划理念是交大人科学精神的延续。未来的创新港将是“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得此良机,发扬科学精神,交大人必将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创新人才,取得更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离不开文化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传承创新文化是“双一流”建设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这不仅要求大学将文化作为一个客体来继承、发展和传播,而且要求我们将文化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至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科学精神与文化素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完全可以互相融合,甚至互相启迪,催生更加先进的科技成果、更加丰富的文化成果。创新港建设不仅是科技成果的转孵化器,而且还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文化内涵在创新港建设中显得更加重要。文化建设在创新港建设中的重要性显然已经得到初步重视,未来创新港将涵盖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近日众多专家学者还专门就创新港道路楼宇命名及创新港文化建设献言献策。建设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智慧学镇,需要我们加强探讨落实创新港的文化建设。

面向未来,创新港文化建设要同时重视文化空间建设与文化内容建设,大礼堂和艺术馆离不开常态化的文艺演出和作品展;要同时重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华阴老腔与现代摇滚的结合将迸发出耀眼的艺术火花;要同时重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既要提供高雅的文化“盛宴”,也要提供通俗易懂的、甚至可供大众参与的文化“家常菜”。

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离不开家国情怀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道路。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是交大人参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具体方式,这离不开家国情怀。

科技、人才、教育、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双一流”建设将推动高新科技发展、优秀人才培养、教育水平提升、文化传承创新,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可以推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早日实现。交大长期关注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依托学科与人才优势,积极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由省部共建的创新港就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是探索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尝试。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大学学习与研究工作与社会运用联系愈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大学并不是纯粹的“象牙塔”。交大人建设“双一流”和创新港,是立足西部、心系国家、放眼世界。这要求我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以及家庭义务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要求我们既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求我们既要以民族复兴和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也要为人类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简介】

苏金远,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兼任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新疆域”的国际治理研究,研究成果见于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As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等国际法期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外交部、国家海洋局研究课题多项。

电子邮箱:js.su@xjtu.edu.cn

【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以“推动世界法治”为己任,致力于营造“创新、卓越、开放、和谐”的研究环境。研究所在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能源资源环境法及外层空间法等领域中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