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新”全速推进“双一流”建设
王树国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中,迎来了“双一流”建设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让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加速器”,它必将助推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国家、为民族筑牢坚实根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扎根西部大地的名校,她风云变迁的风雨历程堪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双一流”建设的伟大新征程中,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以“探索一流大学新形态、塑造立德树人新构架、构筑科教融合新高地、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打造一流学科新格局”的“五新战略”,矢志在祖国西部大地上,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双一流”建设的“交大方案”。
“双一流”要探索一流大学“新形态”
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1世纪的中国大学必将面临一场剧烈变革。大学只有真正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在时代变革中引领社会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坚持“三个面向”,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瞄准社会需求“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当前,西安交通大学众志成城正在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就是对21世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新形态的探索与实践。坚持国际化视野和发展理念,突破传统大学的固有模式,通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要打造一个集“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全新大学“新形态”。让大学成为一个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生一流科研成果的教学科研“新高地”,一个实现科技资源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驱动“新平台”,一个以国际化产业创新基地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的社会服务“新纽带”,一个为海内外优秀人才搭建释放才能的高端人才“蓄水池”。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站在全球的视角、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让大学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承载着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使命担当,它创新大学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模式,推动大学不断产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文化,解决大学与社会衔接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一流大学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双一流”建设中为社会发展做出一流贡献。
“双一流”要塑造立德树人“新构架”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西安交通大学将为国家及西部经济发展持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服务国家的崇高使命,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传承百年交大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突出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识育人、感情育人”等“四个育人”,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西安交通大学将科教融合作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积极探索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一是构建“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硕博贯通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因材施教、互通互融的一流人才培养构架;二是创建了本科生院,通过构建“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体系,激活了基层“教学细胞”,破解了大学教育基层教学组织“空心化”问题;三是通过构建书院通识教育和学院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新体系,实现了教书育人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解决了教书育人管理碎片化问题,理顺了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把培育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深化思政课程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四个主义”塑造学子灵魂,根植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扎实推进“思想交大”建设,大力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健全培育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熔铸一流大学的育人文化。
“双一流”要构筑科教融合“新高地”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让大学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智慧引擎”。扎根西部6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培养大学生近24万,近一半奉献西部建设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其他高校难以替代的贡献。在“双一流”建设中,西安交通大学以培养一流人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产生一流成果提升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度。
科教融合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关键。西安交通大学大力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科研两相宜,鼓励学生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创新活动,构建高水平科研支撑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通过“优秀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通过科研训练激发科研兴趣;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模式,与著名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菁英班”和“未来工程技术试验班”等,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
西安交通大学同时以“大平台”建设为抓手,突出前沿科学问题,攻克行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在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建设新的国际一流水准的科研教学基地,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与企业共建一流的育人平台,构筑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科教融合新高地,提升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目前,西安交通大学正在加紧谋划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文化建设、平台建设、内涵建设等,以夯实“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并围绕“三个面向”,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全面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努力产生原创成果、突破关键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产生重要的、难以替代的影响力。
“双一流”要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大学国际合作新模式,2015年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以“世界视野、中国重心、丝路特色”为主旨,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合作、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共筑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大平台,共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开发。目前,已经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国内外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在“双一流”建设中,西安交通大学全面实施“一体两翼”的国际化战略:以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为“本体”,以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和建设“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两翼”。
一方面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一带一路”高校合作计划、智库建设计划、高层次留学生计划、文化传播计划等,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知名大学的合作共赢。在先进制造、管理科学、全球健康等若干领域建立子联盟,建成“一带一路”智库、培育“一带一路”精英人才,使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合作交流的核心力量,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提升“中国话语权”。
另一方面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交流,实现合作共赢。通过“国际化渠道拓展计划”,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形成与世界一流大学或机构的全方位、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加强与一流大学师生互派、联合培养等深度交流;通过“1+1实质性合作计划”等若干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加强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在师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建设若干个省部级以上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高水平联合研究中心,逐步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打造若干学科高峰,努力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双一流”要打造一流学科“新格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西安交通大学遵循学科内在规律,打破传统一级学科框架,将学科分为工学、理学、医学、人文社科四大类进行建设,“理科补短强基、工科扩新强优、医学交叉强质、文科经典强用”的学科建设思路,以已有优势学科为核心,带动相关学科建成一流,以战略必争学科建设为支撑,谋划未来学科合理布局,塑造每一个学科的“不可替代性”,以专业和行业引领打造学科“根据地”,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以一流的学科构架支撑“双一流”建设。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西安交通大学突出传统工科优势,深化工学学科内涵建设,优化与调整传统方向,强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育工学学科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开展前沿科学探索、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能力。一是通过构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领先”的发展模式,提升理科研究创新能力,使得理学学科得到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加强生命医学大类学科间交叉融合,加强以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和工学、理学的交叉融合,提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精准医疗、预防控制水平;三是突出人文社科基础优势,围绕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在人文社科学科发展中彰显“中国立场”,奉献“中国智慧”。
在“双一流”建设新的历史进程中,西安交通大学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以“四个服务”为宗旨努力挑起千钧重担,以更加执着的干事创业的决心,追赶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路径”。
注:本文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7年第22期“推进‘双一流’建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