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组名为“这几天,西安交大校园里有一个背影……”的感人消息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它展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师拄着双拐为学生上课的场景。今天,记者联系到了这位授课老师,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周义仓教授。周老师前些日子脚部受伤,为了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误同学们课业,每堂课周老师都早早来到教室,拄着双拐一笔一划认真写下板书。长安已秋凉,师者之心却依旧温暖如初。
“传授知识是一件好事情”
周义仓1977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那是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代,教育资源非常匮乏,考上大学让我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回首曾经的大学岁月,周义仓用“困难但充实,艰苦但幸福”来形容,言语中满是回味。大学时代,周义仓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用全部的精力来充实丰富自己。“那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课堂或图书馆里获取新知识。”
“能够把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再传授给更多人是一件好事。”受到大学老师爱生如子精神的影响,周义仓萌生了“当一名老师”的想法。一颗理想的种子,在周义仓的心底里生根发芽。
1982年元月,周义仓本科毕业后留校成为西安交大数学系的一名助教,承担本科生的数学辅导工作。面对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学生,周义仓不断地思考“如何提升自我来指导学生。”“只有自己时刻进步,否则就不称职了。”不知不觉,严谨踏实的教风、一丝不苟的态度已经陪伴周义仓老师走过了35个年头。
35年来,周义仓上过高等数学、数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等十几门课程,课程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周义仓开展了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生物数学、流行病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合作出版教材、专著、译著16部。时光如梭,年复一年,岁月在周义仓的眼角留下了痕迹,但是他那颗初心从未改变。
“要让学生具有一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和应用问题的一座桥梁,在高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上个世纪数学教学中对应用重视不够的情况,周义仓从1990年开始参与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周义仓与团队一起,通过数学模型对我国残疾人口变化、SARS流行状况、HIV/AIDS和结核感染情况进行了预测和研究。
在长期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周义仓积累了一批由浅入深和不断开拓的案例,如单摆模型的推广、从兔子数量到人口模型、锁具装箱、疾病传播等。这些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周义仓还在课程中以大作业和自选问题训练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许多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很有特色,如“樱花花期与环境关系及花期预测”“教室照明设施评价与改进意见”“我与小提琴和数学的不解之缘”等。周义仓常把生活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建模课中,让学生思考和研究,如包饺子过程中大小的差异、雨中行走时淋雨量的多少、饮酒多长时间后能够开车等。这些问题的建模和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前进的脚步不曾停止,周义仓在数学建模领域的影响也逐渐扩大。2003年以后周义仓一直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和专家组的工作,虽已经不再指导学校的数学建模竞赛,但是周义仓每年都在小学期中开展数学建模系列讲座,为学生竞赛尽一份力。
“要让学生学有所成”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大学是最宝贵的,一旦懈怠将后悔一生。作为老师,我得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周义仓表示,只有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有更好的引导作用。
严格要求学生是周义仓的教学方式。平日里,周义仓注重规范学生的考勤和作业,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学有所获,不负青春韶华。”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庞睿康同学师从周义仓,提起周老师,庞睿康的眼里是敬佩,是感激。“周老师很严谨,每次讨论问题,他总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我知识点的盲区。每一次向周老师学习,都是思想和能力提高的好机会。”
周义仓对事业保持着热情和初心,坚守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暑假期间,周义仓的右脚意外受伤,直至开学时,学院的同事还都没有发现。“这都是小伤,不碍事的。”先前,周义仓曾多次谢绝采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上课是我的职责,现在行动不便,板书受影响,课堂质量也打了‘折扣’,我感觉对不起学生。”
“这就是周老师,一个视课堂为生命的人。”庞睿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