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新时代奋进者】十大学术新人之吴治诚: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克服困难和不断学习新事物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9-11 10:00 浏览量:

吴治诚自2020年7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来,一直潜心科研学术工作,表现出优秀的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中共党员,从学业初期,他就以积极求知的态度和卓越的科研能力脱颖而出,入选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在跨足学术领域的几年中,他专注于先进电工材料研发与电力设备可靠性提升,为电力行业作出了丰硕成果。吴治诚面对电网核心设备绝缘可靠性提升和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运维的重大需求,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提出了GIS/GIL绝缘子机电性能协同优化方法,创新研发了固态变压器、三支柱绝缘子用环氧树脂配方,并成功研制出变压器油溶气体光声光谱快速检测设备,有效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多个难题。在PSST、TDEI、JPhysD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4项荣誉,担任CIGRE NGN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并在《高压电器》担任青年编委。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攻克电力行业难题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每年使用约18万吨环氧树脂材料,但由于其不可回收性,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威胁。吴治诚团队研究干式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环氧树脂的循环再利用问题,提出了环保型的电工材料解决方案。他的团队还开发了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检测手段,并在实际挂网运行中应用,为国网、南网等电力设备故障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吴治诚的热情和专注在科研领域内显而易见。他深刻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仅勇于创新,而且始终不满足于传统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从博士时期起,他便以攻克放电问题为起点,逐渐延伸到了材料研发和传感技术领域。

铭记师恩,一脉相承

当谈到导师张乔根对自己的影响时,吴治诚不禁感叹道:“我一直跟着张老师做科研。他对我的影响很全面,不论是治学还是科研,甚至生活中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也是在张老师的带动下形成的。”

“张老师是一位特别爱创新的人,与其它研究者长期研究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张老师乐于接受新事物,探索新技术。”在张乔根的影响下吴治诚严格要求自己、广泛涉猎,秉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面对每个科研问题,思考的不是如何可以拿下一个新项目,而是从问题的本质去拷问,虽然涉猎较广,但同时对科研的高标准要求也从未落下。

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时,吴治诚也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敢创新,强调培养全方面素质的重要性。他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也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能够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这与他广泛的科研兴趣相呼应,他的团队成员也从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中受益,培养出更具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采访中,吴治诚分享了在科研和学术探索过程中的困惑、成长和追求真正快乐的心路历程。他强调不断学习、尝试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我认为科研本身就是具有一定苦涩的过程。”他提到年轻时会因为怕苦而追求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从苦中寻找乐趣。“就像锻炼一样,短时间身体可能会感到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健康和快乐会是最终结果。”类似地,他将科研中的微观痛苦与宏观成就联系起来,认为在科研中微观的困难会为宏观的成功和成就铺平道路。

谈到获得十大学术新人荣誉后的心情,吴治诚提到了“以正合,以奇胜”的观点,认为真正的成功不仅需要广泛,还需要深度和突破。对于荣誉,他将其视为新起点,着眼于未来的贡献和目标,立志为国家科研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虽然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博士阶段转到了电气专业,面对着研究新领域的压力,但吴治诚开玩笑说:“我压力一直不大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在转专业或在研究过程中改变方向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虽然面对新领域的知识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但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学习和适应。”

“我们应该追求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而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标准所左右。”吴治诚深信,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克服困难和不断学习新事物,这也是他持续投入的动力。

文字: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通讯社 李青卓
图片: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编辑:朱凡煜 腾飞工作室 高嘉乾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