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度“王宽诚育才奖”评选结果揭晓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8-16 09:06 浏览量: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度“王宽诚育才奖”评选结果揭晓,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及专家评选,化学学院丁书江等10位教师获评。

“王宽诚育才奖”评选的重点聚焦在坚持一线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育人成效显著的教师群体,评选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目标,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西安交大2022年度“王宽诚育才奖”入选者。(以姓氏笔画排列)

丁书江,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院长。致力于高分子/无机物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回收)、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期刊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高水平期刊他引1万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完成转化2项,成果转化超过6000万元。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2022年)。荣获2016年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2017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丁书江教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做到因材施教、躬亲力行。对于学生来说,他亦师亦友,曾获得2019年度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导师”称号。许鑫、梁瑾、董碧桃、封婕四名研究生先后获得西安交大研究生标兵称号,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博士生论文《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被评为2020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多名本科生获得大创项目、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的奖项和优秀毕设,包括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三项、省级金奖两项,尤其凭借在储能领域的深厚造诣指导学生连续3年获得国家级节能减排一等奖。

王伟,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副主任。始终注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擅长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科技哲学、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逻辑学会会长、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SCI、CSSCI及权威期刊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及主编著作、译著、教材多部,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奖励2项、省级课程建设项目1项。

王伟教授开展的通识核心课程教学活动被新华网、人民号、中华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担任班主任期间,每周为学生做2-3小时的学业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带班级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培养的学生有的进入北大清华继续深造,也有的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工作,用事实打破了“哲学就业难”的社会误解。她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学生,真诚地与学生做朋友,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注重谈心引导、陪伴鼓励,一起去食堂进餐、一起去操场跑步,开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最终使学生恢复心理健康,摆脱了抑郁症、焦虑症的困扰。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科研、参加竞赛,让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成长、爱上科研。作为少数民族教师,她在本职工作之余,也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服务工作,用言传身教培育未来的国之栋梁。

王曙鸿,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应用超导技术专委会委员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CIGRE “变压器热行为”工作组成员。长期从事电磁设备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等科研工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4完成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第4完成人)、二等奖1次(第3完成人)、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奖。作为课程负责人的《信号与系统》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高水平期刊收录50余篇。

王曙鸿教授主讲两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一门研究生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以“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育人思想为牵引,注重数学、电类基础课程和工程应用中知识点的衔接和贯通,采用探究式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和情景剧等多种教学形式,探索学生成绩信息化评价方式,融入思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合作精神。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第一届“交通·未来”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和IEEE国际电磁场数值计算会议最佳墙报论文奖,指导博士生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1次。积极参与组织建立 “西部高校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共同体”,为促进国内高校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共同进步出力。

刘人境,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与决策研究所所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食品安全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国家电网青海省公司技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医院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首任管理专家。曾任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主任助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西安交通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海外院长特别助理。主持国家重大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面上项目1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8篇,出版专著3部;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刘人境教授两次被学校评为本科生“优秀学业导师”称号;本科生课程评价均优秀;指导的本科生高曦含等13人保送深造于北京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本科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竞赛奖项8余人,1人曾获得“交大之星”;指导的本科生11人获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研究生课程评价都在95分以上,被研究生网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荣誉称号;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2篇,CSSCI论文41篇;指导的学生在高校、政府、国企就业并承担重点要工作。

许领,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智能岩土与结构工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地质环境修复。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权威期刊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3项,主参编行业标准4部,主编教材1部;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承担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1门,主讲的《环境岩土工程》入选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获得陕西省优秀专业学位教学案例1门等7项教学奖励。

许领教授在日常工作中秉持“严中有爱、严爱结合”的育人态度,构建了“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毕业8人;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毕业1人;指导的学生获得省部级及校级奖励8项。许领教授在指导研究生时,注重因材施教,劳逸结合,重视与学生的科研联络,通过组会、周报、“云上秀”等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和指导;为解决课题组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设立了“勤奋励志奖学金”制度;积极开展课题组内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增进课题组师生友谊。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开展野外科学考察、走进施工现场,让学生感受岩土工程学科魅力。

李冬民,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负责人;现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主持国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在Hepat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3篇;主持省部校级教学项目13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规划教材15部;指导大学生获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及其他多项;个人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慕课西行-同步课堂先行者”等荣誉称号。

李冬民教授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潜心一线教学29年,以过硬的思想素质与师德师风,将弘扬先进文化融入多门专业基础课的一线教学及研究生培养中,引导学生固化正确理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9名。在研究生培养中,秉持学生如子、大爱严教、成才趁早的教育理念,将因材施教、一人一策体现于每生每周的科研进度汇报,在各种关爱中帮助学生逐渐成长。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将前沿融入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业余时间悉心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活动,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并获奖,实力充当专业学习引路人,已有多名学子先后进入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高素质人才溯源可期。

李蓬勃,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在物理科学领域代表性期刊Phys. Rev.系列上发表学术论文42篇(包括5篇PRL)。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面上项目3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教育部拔尖计划2.0研究课题、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各一项,主讲课程“理论力学”获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第2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5完成人)、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7完成人)。

李蓬勃教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十余年如一日,耕耘于教学、科研一线。长期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学各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形成了思政与知识并重、教学同科研融合的鲜明特色,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本科授课质量评估成绩连续8年优秀,连续两年获本科生“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在实践育人方面,指导的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2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物理学主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其课题组做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有多人毕业后赴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特别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指导的博士生有3名分别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RL发表论文。指导的博士生董星亮获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

陈小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曾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现任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新开设本/硕专业课程4门,近6年来年均授课与实践教学课时为175。完成指导本科生11人,研究生12人,推荐7位学生赴国外名校留学,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荣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陈小明教授坚守培养学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等理念,以优良的学术道德为保障,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为根本,培养“团队型和创新型”科研人才。入职6年以来,已培养12位硕士生,其中已有3名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企业奖学金、5人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4名学生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30余篇高水平论文。同时共指导11人本科生毕业设计,2人获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1人获评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作为育人实践的参与者,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集智能传感与微纳制造一体的实验平台。指导本科生参加国、省、校的学术科技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陕西省科技竞赛特等奖1次;校级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次。指导本科生获得1次国家级、3次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饶元,电信学部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为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重点)实验室秘书长、副主任,西安市社会智能与复杂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改创局副局长,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智能与复杂数据处理,重点研究大数据条件下的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测、传播与生成相关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申请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额累计超过3000万元,发表CCF A以及权威等重要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已授权19项)、获得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一等奖、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创业一等奖、2022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西安交通大学教改项目6项,获得2018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陕西省微课程大赛一等奖、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大赛一等奖、2018年西安市高校“十佳”优秀程序员;2019年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获得校级“金课”荣誉,2020年获得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2022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留学生导师荣誉。《EA架构与系统分析设计》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曾于2012与2013年两次获得IBM公司颁发人中国优秀教师奖。

“人还是要有一种精神的”,这是饶元老师常说的口头禅,自2016年从CMU访学回来后,他就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尝试,一方面:将其主讲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从西安交大校级“金课”(3期)进一步升级成为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在课程中,率先将字节跳动和华为等企业专家与项目融入到了课程的创新实践之中,并从校企合作方案、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实践选择,考核目标与方式、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另一方面,带领博士生果断地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虚假内容检测、传播与生成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化的研究成果与体系;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每一天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但第二天又会第一个来到实验室”的长期坚持与自律。正是有“人如野草,不屈不挠”精神,也使得饶老师获得了多个科研奖项的同时,也获得了2020年度校优秀班主任,2022年校优秀留学生导师等荣誉,并且指导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获得2022年全国“众智”大赛一等奖、第33届“腾飞杯”创新大赛创新赛道特等奖、2022年创共体杯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30万元奖励)等多个大赛的奖励。

曾令霞,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授、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早期干预及其远期健康效应的出生队列研究;慢性病防控大型人群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设计与分析以及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二等奖(2021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20年)各一项、以及“医学部名师”、“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2022年)等多项成果和荣誉。

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曾老师似蜡炬烛火,点燃并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学习生涯;似春风化雨,见证和伴随了众多学子的事业扬帆启航。曾老师给了同学们一杆生活的尺,让大家行之有度,做事有分寸;同时也给与学生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严于律己,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和人生规划。曾老师的学生,永远忘不了她和风细雨般的叮嘱。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曾令霞教授从教数年,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批卫生统计专业人才,近些年带领的研究生连续5年获得优秀毕业生及优秀毕业论文称号。她以严谨、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和教育学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深受学生欢迎。

文字: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图片: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