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说:“护士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护理学在医学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科学周到的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更能让患者感受到尊严与关爱。
在西安交大医学部护理学系,有这样一个团队:她们热爱并甘愿投身护理研究,以研制标准化护理方案为目标,让更多患者感受到科学护理的益处;她们帮助众多癌症患者走出心理阴霾,勇于接受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她们指导患者掌握科学护理的要点,出院后也能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减少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团队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获得西安交大2017年“十大学术新人”称号的周凯娜。
与护理结缘,实践中渴望提高
周凯娜的学医之路最早源于父母对她的期待。2006年,她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本科毕业后,留在家乡铜川市的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成为一名临床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周凯娜逐渐意识到,“白衣天使”的工作并不简单,除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得有专业的理论知识,需要细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科学指导。
在各个科室轮转期间,细心的周凯娜发现,医院的很多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习惯依照传统经验,这与她在学校学习的科学理论和护理方法有着很大差距,患者得不到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实践越多,思考越多,想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一个个在脑海中盘旋,周凯娜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足。“我要考研,继续深造”,她果断下定决心,说服了父母,辞职考研。
这一考,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学系。
良师益友,破茧成蝶
硕士期间,周凯娜师从护理学系主任李小妹教授,开始系统学习科研的方法。“我很幸运能够成为李小妹老师的学生。李老师是我从临床走向科研的第一位导师,她待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指导我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三年硕士学习期间,周凯娜在李小妹教授的指导下,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疼痛焦虑和抑郁的研究。受导师开阔思维和细致研究方式的影响,周凯娜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以及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硕士毕业后,周凯娜有幸成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庄贵华教授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还没正式入学,庄院长就提前为周凯娜提出了研究方向和思路上的建议,帮助她尽快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读博期间,周凯娜和导师走访了大量吸毒人群。“看到他们痛苦的治疗过程,我心里非常同情,也非常难受。经过痛苦的戒毒过程,有些戒毒者因为后期控制不当,复吸了之后还会被带回戒毒所治疗,“人的一生可能因此就被毁掉”。
经过多次调研和回顾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周凯娜与导师讨论后最终决定把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作为博士课题的研究对象。他们来到西安市美沙酮社区门诊,深度走访在社区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依赖和生活状态,采用普适生活质量量表和特异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科学全面地评价,形成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给药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接触科学研究的周凯娜发现,虽然她不再像曾经当护士时那样直接照顾患者,却能在治疗方案和研究成果中,把最先进的理念普及给患者和家属,这比治疗单一的患者更有价值。研究生在读期间,李小妹教授和庄贵华教授对她的谆谆教诲也为今后周凯娜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职护理学系后,周凯娜和李小妹教授就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项目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请教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撰写的基金申请书进行了多次评阅和反复修改,于2015年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组建了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和干预研究团队,为周凯娜继续深入开展乳腺癌患者护理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2016年,周凯娜作为访问学者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医学院,师从生物统计学系主任王多劳教授,系统学习健康干预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接触,让她激动不已。她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式。“回国时我带的最多的行李就是书”,在一本本书籍的熏陶下,一个个科研项目的锻炼下,周凯娜用十年成长进步、破茧成蝶,成长为能在护理学领域独当一面的青年学者。
传道授业,传递热爱
霍兰婷与贺晓乐在跟随李小妹教授学习期间,也加入了周凯娜的研究团队,两人今年刚刚考取了博士生。对这两个活泼的姑娘而言,周凯娜老师不仅是她们学术中的好朋友,更是生活中知心的大姐姐。
本科时期,霍兰婷始终找不到对护理学的兴趣。临近硕士毕业时,她像很多医学生一样在就业和读博之间徘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一次数据分析讨论结束后,霍兰婷和周凯娜聊起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周凯娜以自己工作求学的经历告诉她,要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明确的目标,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霍兰婷下定决心,继续深造,“像周老师那样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可能更适合我”。经过硕士课题调研的锻炼,霍兰婷觉得“成就感满满,现在很享受科研的过程。”
贺晓乐在研究团队中主要负责调研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对于体像的接受情况。但调研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对女性患者而言,这个现实太残酷了”,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上都会发生改变,急性子的贺晓乐在接触患者时经常碰壁,现场调研很难进行下去。这时候周凯娜鼓励贺晓乐:“你可以尝试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患者做朋友,而不是为了科研目的去接近她们,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真心实意地让患者获益”。在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贺晓乐用自己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我现在和患者聊天经常能聊一个多小时,她们非常开心能够获得专业的建议,也缓解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的同时,贺晓乐也从聊天中分析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渐渐掌握了科研的方法,并对护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在周凯娜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准化护理方案,自主研制了乳腺癌患者体像自评问卷和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需求问卷。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为核心,结合国内外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和康复护理现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角度拟定护理方案,包括躯体照护、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充分考虑临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后期社区家庭康复的长期性特点,以简单易行、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为特点,通过专业性指导,让患者在院内治疗和院外康复期间,不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应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最终让患者能够回归社会,融入家庭。如今,这一方案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研究结果在临床广泛实施之后,必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福音。
只要加入周凯娜的研究团队,学生们总会不自觉地被她严谨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感染,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护理的强大关怀与照护优势,越发热爱自己的专业。
“热爱,是一种力量。我热爱科研,热爱护理教学工作,从工作中我时时感受到充实和快乐。”热爱的力量,就这样在周凯娜的传道授业中传递蔓延,照亮了护理学学生们心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