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在北京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服务型制造理论的提出者和率先践行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创建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并当选为服务型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汪应洛院士、李刚教授当选为联盟顾问和副理事长。
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由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相关司局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联盟首批发起单位107家,涵盖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媒体等领域,是按照“平等、开放、协作、共赢”原则,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综合性、领先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联盟致力于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落实《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具体任务部署,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强强联合与协同攻关,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推进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目前联盟拥有五名“两院”院士、数十名国内顶尖专家,百余家优秀的会员企业。
在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在讲话中指出,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开展服务化转型,将有利于改善工业产品供给状况,破解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矛盾约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徐乐江在讲话中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支持各方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共同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必将对各地区、各行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产生积极的作用。
2006年,以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院士、孙林岩教授、李刚教授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服务型制造战略,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课题,以及陕西省软科学重点课题、省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服务型制造的著作和论文。在陕汽集团、陕鼓集团、易流科技等企业开展了深入的产业实践,为企业增收超过60亿元,创造利税数亿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型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课题组向陕西省委、省政府、中国工程院等机构,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建议报告。2011年,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建议入选《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年,服务型制造入选中国制造2025,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的九大战略和重点任务之一。2016年,汪应洛院士、李刚教授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由中国工程院组织撰写的“中国制造2025”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教材《服务型制造——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2016年,西安交大专家为陕西省政府和宝鸡市政府等提供智库服务,编写了《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宝鸡制造2025行动纲要》等,使得学校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地生花,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2012年,西安交大和生产性服务领先企业——深圳易流科技公司成立了“大数据智慧物流”校企联合实验室。2016年,学校和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成立了“智能制造管理”校企联合实验室。
作为副理事长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在联盟成立后,将积极推动联盟的实质性研究、产业实践和智库工作的展开。学校作为专家组单位,李刚、吴锋、高杰教授等推动了陕西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评选,并参与了中国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评选。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服务型制造标准的研究工作,参与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型制造研究中心”等。西安交大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型制造——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也将近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陕西是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创新的典型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已经结合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与服务型制造管理作为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未来将进一步为中国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交大智慧、交大声音和交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