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切实把理论武装转化为生动实践——

【主题教育】西安交大师生代表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上的发言摘登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4-25 21:26 浏览量:

编者按: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2023年4月21日上午,值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三周年之际,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举行集体学习研讨,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切实把理论武装转化为生动实践。与会人员发表感言,一致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紧抓开展主题教育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本报摘登交大师生代表发言,供广大读者参鉴。

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西迁老教授代表 胡奈赛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我们这些当年给他写信的老同志,肯定了西迁精神。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同时又提到了西迁精神。

60多年前,党领导交大西迁,西迁的成功与老交大的传统紧密相关,老交大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教学传统,这是交大人的基因。老交大传统有好几种提法1985年,陆定一为《交通大学校史》作序,把办学传统归纳为“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

“起点高”指重视招生质量,宁缺勿滥。“基础厚”是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老交大的基础理论课指的是这五门课:国文、外文、数学、物理、化学。

当时为什么要加强基础呢?有一种做法,说基础厚了以后,将来适应性就强,后劲就大,还有一种说法是相当于汽车的爬坡能力强。“要求严”是淘汰率高,严进严出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人才。“重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到社会上要务实业,在校期间必须求实学。1904年,差不多120年前,交大有四名学生跟国外矿师到江西萍乡去调研铁矿,这个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毕业实习。

有两个例子能够说明交大人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之强。一个是1947年5月13日的护校运动。当时国民政府要停办专业,学生就出动了几千人要到南京去请愿,当时到了北火车站,发现火车有车厢、没有车头,机械系四年级的学生就到车库里面调车头出来,自己驾驶、自己当司机。火车开出来一段时间,车轨敲掉了,不能开了,怎么办?有的学生搬铁轨、有的搬道钉,修好以后开了一段时间又坏了,再继续修……交大学子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护校运动的胜利。

第二个例子是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发射成功,毛泽东主席专程赶到上海视察了这枚探空火箭。交大1952级机械系精密铸造专业潘先觉作为主任工程师主持设计了火箭的动力装置。这位交大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带领他的设计团队,反复地模拟实验、积累数据、修改完善,成功指挥火箭顺利发射升天。这次火箭的成功发射受到中央及全国的高度重视,后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成就大事”之一而永久载入中国航天史册。

老交大传统为什么没有提“创新”?过去不提创新不等于没有创新。什么叫创新?科学叫“发现”,因为它是客观规律,技术叫“发明”,过去工程叫“创新”,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出来。现在我理解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把新发现、新发明叫创新。

我们要牢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师生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推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燕连福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西安交大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五个目标,其中首要目标是“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三个务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围绕弘扬西迁精神,推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我想谈三个方面:

挖掘西迁精神体现的世界观方法论,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信念。想当年,交通大学这棵参天大树之所以能够成功西迁,创造了彪炳中国高等教育史册的奇迹,就是因为伟大的“西迁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迁得动,是因为坚决听党指挥;扎下根,是因为坚决跟着党;发展好,是因为始终跟着党走。

开展主题教育,我们就要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把西迁精神所体现的世界观方法论学到手,让“听党指挥跟党走”不仅成为交大最鲜亮的底色,而且成为引领中国高校发展的“最强音”。

挖掘西迁精神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改造好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西安交大,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断前进不断引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凭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的强大力量,有着强大的“精神之钙”。迁校之初的十年,我们新办了十几个专业,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

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理论武装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西迁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补足精神之钙,滋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一是用新思想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二是用新思想改造我们的客观世界,三是从新思想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西安交大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不断引领高校的发展。

挖掘西迁精神蕴含的党性锻炼思想,不断提高我们工作的各项本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有了党性锻炼,才能“把稳思想之舵”。西迁精神蕴含的“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是这种党性锻炼的深刻体现;迁校60多年,我们50%以上的毕业生在西部建功立业,就是因为我们把稳了师生的“思想之舵”。

开展主题教育,就要通过理论武装,弘扬好西迁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三个务必”,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为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交大人的力量。

让西迁精神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生命学院院长  徐峰

2018年,我有幸作为交大“西迁人”宣讲团的一员,和西迁老教授一同在全国巡回宣讲西迁精神,表达我作为一名交大人的自豪,这段回忆至今仍是激励我前进的内在动力。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让我再次回想起我的成长经历。在西安交大本科和硕士求学的七年,是我梦想起步的七年,幸运的是我接触到一批西迁老教授,他们给我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在老一辈科技报国情怀的感染下,我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麻省理工工作后,选择回国工作。还有很多同仁和我保持同样的初心,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西迁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西迁精神的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我们要聚焦和生命健康相关的前沿领域,来开发我们自己的理论、技术和仪器,从而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

40多年前,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基于用工程化手段提高医疗科学水平的深刻思考和改善人民健康的毅然决心,在西安交大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开发了多台国家首台/套医疗机械。当前,全世界都在加大对生命健康的研究投入,而我国仍缺少前沿原创技术和高端一流仪器。我们深知,现在国际博弈的核心就是科技博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统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发展,形成“生物医学前沿交叉领域,针对跨尺度的生物医学信息,开展理论方法建立、关键技术与仪器研发等基础与应用研究,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晰了“医工交叉、服务医学,面向军事、服务国防,面向企业、产教融合”的发展策略,将生命世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围绕生物学的基础问题和临床重大疾病的需求,通过建制化团队联合攻关,实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生物学科跨越式的发展。

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程、物理与生物的结合将开启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纪元,理工医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我们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整合现有资源,以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校企共建研究院、产教融合等,建立校地、校企深度联系,逐步探索具有交大特色的理工医交叉融合新模式,打好长远发展的“组合拳”。同时,以培养学科拔尖人才为目标,夯实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强化双院协同育人,将西迁精神、学科文化融入课堂,打造理工医深度交叉、课程实践协同创新的全链条、立体式育人平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发明出他们梦想中的技术。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作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将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以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新传人的历史使命

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义宝

67年前,老一辈西迁人怀揣“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崇高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迁征途,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作为这一伟大时刻的亲历者,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三年来,数学与统计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问题导向,应用问题驱动,强化学科交叉,突出应用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四个面向”,解决了其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了国家重点、重大项目13项,历次学科评估均取得优秀成绩。多年来,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我带领团队聚焦研究了贯穿3D打印全过程的设计、优化、仿真的核心基础算法研究,发展了CAD设计-CAE/CFD模拟的无缝对接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科学与应用进展,为解决3D打印工业软件领域“卡脖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保障。

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奋力推进基础学科发展。

牢记嘱托,汲取爱国奋斗力量。西迁的前辈们用生命铸就了交大西迁的壮举,形成了伟大的西迁精神,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杰出贡献。我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事业紧紧相连,以实际行动弘扬西迁精神,牢牢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带来的历史机遇,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杰出贡献。

为国育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我将坚持“引培并举”,厚植青年人才培养的良田沃土,培育各级后备名师,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作用,持续做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积极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持续加强国家规划教材、教改立项,加速一流专业建设、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报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结合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新的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我将站在数学看数学,研究数学中的纯数学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同时,我也将跳出数学看数学,加快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研究制约交叉学科和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数学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数学发展促行业发展,以数学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发挥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用数学技术服务社会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西迁精神传承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行动,深耕基础研究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新传人的历史使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的贡献。

贡献百年交大智慧 破解产教融合难题 提出交大创新方案

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王小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体现了国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深刻把握,高校也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交汇点。因此,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指导日常工作,并加以贯彻落实,必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提升工作成效、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是国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改革之举,也是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的破题之举,更是高等院校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进行自我革命、改革创新,走向科教强国的创新之举。

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是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金一体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也是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大院大所合作,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有组织科研过程中,贯标研发流程,“科学家+工程师”双师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未来技术学院既是学院,也是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也是孵化器(未来技术孵化器)。学院依托“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医工交叉”四个方向,实现四大建设目标:孵化出前瞻性、颠覆性、革命性的新方向新专业;培养/孵化出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出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孵化培育出一批科技创新主体。

目前,两院开展了“教、学、管”三大改革:改革了教师的“教”,破解了传统的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改革了学生的“学”,通过项目式课程,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根据项目研发需求主动学习;改革了学校的“管”,从分数的单一评价,改为全过程评价。

未来技术学院本科生从大一入学就根据兴趣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并首创了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学习平台”,有效支撑了学生科研;学院44%的大一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院学生牵头获2022年“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1项,作为核心成员获国赛金奖2项;组建了177位由校内教授、企业专家和创投导师组成的导师队伍,校外导师73人,80%来自大院大所和行业龙头企业。

未来技术学院已经与中国三大运营商、海尔等七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四主体一联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专家和交大师生组建联合“科学家+工程师”攻关团队,在有组织科研过程中,一方面服务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开展有组织的人才联合培养,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

未来技术学院将依据学校三大开放战略,完善“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为学校科研组织模式、人才培养范式、成果应用方式的变革,提供试验示范,为我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贡献智慧,提出交大方案。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励志书院强基物理003班学生、物理学院励志书院强基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  付豪

我来自物理学院励志书院强基物理003班,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学生临时党支部的一员,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踊跃报名抗击疫情。前两周学校举办的“闪亮的青春”榜样发布会不仅仅是对三年抗疫中同学们辛勤付出的表彰,更是对大家党员身份的肯定。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21年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临时党支部的同学们来自各学院和书院,12月份天气寒冷,同学们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以上,大家牺牲个人时间,融入到临时党支部集体当中为同学们服务。我们的送车志愿者们需要在凌晨就开始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当大家送同学们顺利平安到达车站时,一声声“感谢”让志愿者们收获到付出的喜悦。其实,无论是抗疫一线还是科研学习,我们都时刻提醒自己,在需要的地方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地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初心使命。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三年,强基物理专业的同学以物理学为基础,结合交大工科优势,进行理工交叉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学科培养,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三年前,我抱着简单的想法来到交大参加强基计划选拔,当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没有那么突出,但是随着在交大的学习和积累,学校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周围老师们的影响让我身上的那份责任感愈发强烈。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真的感受到了基础学科的抽象和学习的困难,但是每当我们提出困难时,都能得到班主任、学业导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经过这样似懂非懂的阶段,我们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随着坚持和努力,慢慢就掌握了一门没有学过的知识。目前,我们力学强基专业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在量子信息方向,有一大半的同学在五个不同的工科方向(包括机械、能动、电气等),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我们也将继续在交大学习,在各自感兴趣的方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也是我来到交大的第三年,进入交大学习后,我们深受西迁精神洗礼,无论是老一辈的西迁老教授,还是身边尽职尽责的辅导员、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周,我观看了首届交大“大先生”话剧,感受颇深,发自内心地向“大先生”致敬。交大扎根西部、接轨世界,我们也要好好借助交大这个广阔的平台,将西迁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文字:宣传部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