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纵论交大精神】好的学风是如何养成的?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7-01-24 09:19 浏览量:

作为大学班主任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想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谈谈对“学风”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在一所大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等等此类关于“学”的问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一旦谈到“学风”问题时,大家常常会有一种凌空蹈虚、茫然无措的感觉。事实上,“学风”意指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沉淀在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中,并最终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显然,如果说“学”更多解决的是具体知识传授问题的话,那么“学风”则更能体现出教化人和塑造人的教育本真。因此,可以说“学风”就是一所大学的“精气神”所在。当然,这种“精气神”不是超悬在天际之外供人膜拜的精神图腾,而是实实在在浸润在大学生活的日常点滴之中,也奠基在作为最基层的大学“细胞组织”的大学班级之上。“一沙一世界”,某种意义上一个班级的学风也可以折射出一所大学的学风。

我所带的是哲学专业本科生班级。我认为,哲学是一种对自身生命自觉的学说,以及由这种自身生命自觉进而走向人类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生命自觉的学说。这意味着,从事哲学的人在“独善其身”的同时,还应肩负起“兼济天下”的使命。因此,我希望通过结合哲学学科自身特点来引导同学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现出一种良好的“学风”。

首先,让学生真正“愿意学”,最根本莫过于提升教师自身对哲学精神的理解水平。哲学的本性和特点就是思想的对话、辨析、检讨与质疑,就是给人类提出的问题以思考,从思维的冲突、断裂处获得思想的新生。因而,我们会以哲学经典著作读书会为载体,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与哲学大师们进行心灵最直接的交流和碰撞。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性地思想,而不是告诉他们问题的现成答案并强制他们背诵这些答案和教条。

其次,让学生真正“喜欢学”,最根本莫过于激发学生的爱智志趣。通常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事实上哲学是一种纯思维的过程,初学者难免感觉枯燥。当前我国哲学教育中学生兴趣不大、热情不高,是影响学风建设最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哲学当作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真正从中体验到人类思想的真善美,我们的哲学教育才能说得上是有效的、成功的。为此,我和同学们创办了“哲学有话说” 沙龙,针对时事热点,同学们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层剖析。在一次次的探讨中,同学们愈发地感受到哲学带来的乐趣。

最后,让学生真正“主动学”,最根本莫过于使学生真正寻找并确立属于自己的“真问题”、“大问题”。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诸如哲学、文学等所谓“不打粮食”的传统人文学科的学生尤为困难。因此,要使同学们明白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任务并不是传授固定知识,而是刺激和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拥有一种有教养的生活状态。同时,引导同学们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真问题。柏拉图讲,哲学开始于惊疑。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那个如果不解决就寝食难安、辗转悱恻的“惊疑”问题,那么所有关于“学”的问题就就此烟消云散了……

文字:人文学院 李重
编辑:董 喆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